媒体眼中的黄浦(8)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09日21:00分类:社会文化

15、《旅游地标荟萃 上海黄浦区打造中国都市全域旅游新名片》

2016年4月29日

新华社  姜微、陆文军

拥有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田子坊、外滩、豫园等沪上著名旅游地标的上海黄浦区,正在全力探索都会“全域旅游”新模式,将商业、旅游、文化有机融合,全面对接“互联网+”,向全球游客发出一张上海旅游的“新名片”,今年五一假期“全域旅游”全新体验即将在黄浦亮相。

随着上海迪士尼即将开幕,黄浦区已经打造了市中心通过迪士尼最大的交通枢纽,并将推出上海旅游东西联动专线,各地游客从迪士尼可以直达黄浦区旅游枢纽,开启包括南京路、淮海路、豫园、新天地、外滩等地标的人文之旅。

黄浦区是上海旅游资源的精华荟萃之地,已经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浦区区长汤志平介绍,会进一步将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提升,推出三大旅游电子清单,为全球游客提供全时空体验,创出中国都市全域旅游的新品牌。

首先是“都会旅游体验清单”,将把区域内的各种差异化的独特旅游体验项目汇聚成一张清单。譬如,在南京东路上的M豆巧克力世界,就把这个几乎与米老鼠齐名的巧克力,打造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巧克力文化全息体验活动;再如,淮海路上开幕不久的爱玛仕之家,将让游客体验法国手工艺之旅。

第二张是“荟萃文化、品牌的历史底蕴清单”,将区域内各种老建筑、老品牌等充满历史底蕴的故事汇集于此,汇集在黄浦区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就达到近百个,有着无数动人故事,这张清单还延伸推荐各种只有在黄浦才能买到的特色伴手礼。

第三张是“月度活力黄浦清单”,动态发布区域内各种文化、艺术、商业活动,譬如在今年五一期间,黄浦区将推出20多项特色活动,从“达芬奇早期蒙娜丽莎发现之旅”到“新天地时尚怀旧集市”,再到“奥特曼50周年展”,从艺术欣赏到打折促销,满足游客各种体验需求。

全面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打造诚信旅游环境,也是黄浦区“全域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黄浦区全面部署有关“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过程的市场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测评,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对于侵害游客权益的行为,黄浦区明确了零容忍的态度,并形成了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对消费者投诉启动快速反应制度,确保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并探索先行赔付机制。

对于“吊模宰客”等国内旅游景点顽疾问题,黄浦区也采取了特殊措施,专门成立打击旅游违法犯罪活动联席会议,形成全面协同的快速机制,并且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吊模宰客”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露头就打,彻底净化商旅环境。

黄浦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黄浦区是上海老城厢的所在地,是整个上海历史、文化的缩影,拥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豫园、新天地、思南公馆等充满人文故事的地标景点,是上海的一张“微缩胶片”,现在要通过探索“全域旅游”打造成一张全球闪亮的“名片”,将各行各业融入其中,以“全域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6、《上海黄浦严守历史风貌家底》

2017年2月26日

新华社  陆文军、叶锋

从“以拆为主”转为“以留为主”;将历史风貌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将历史建筑保护保留与旧改有机衔接……近年来,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历史文脉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黄浦区,转变旧改思路、告别大拆大建,严格保护好城市的老建筑和风貌区。

思路转变:转“以拆为主”为“以留为主”作为上海本地文化的重要“摇篮”,黄浦区共有优秀历史建筑289处,占全市比重达26%;不可移动文物共564个点;包括外滩在内的四处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达到581.3公顷,占全区陆域面积的31%。

进入“十三五”,上海确立城市有机更新、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全新思路,在旧城改造中从原先的“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换到“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特别强调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严而又严地保护好上海老建筑和风貌区。

黄浦区委书记汤志平说:“过去我们考虑一些项目,首先考虑容积率、经济平衡等问题,再定项目;现在我们更多地从城市更新和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先确定项目,再考虑经济平衡等问题。落实最严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要求,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现在为时未晚,但已刻不容缓。”2015年,黄浦率先在区级层面成立由区长任主任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和由知名规划、建筑、人文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去年还制定了《黄浦区风貌保护十三五规划》。目前,区里已经形成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工作“方方面面重视、各行各业参与”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全区“保和留”的房屋已远远多于拆除的房屋。

区内的尚贤坊,建筑始建于1924年,石库门里弄结合立面装饰十分漂亮。为修缮老建筑,区里从档案部门调阅原始图纸,使每一平方米都照图还原。上海轨交14号线的建设贯穿黄浦,施工范围包括了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大世界站金陵路骑楼。为此,区里调取骑楼原始图纸,将最原始的四根廊柱整体落架保护,待地铁施工结束后复建骑楼风貌,并将6根廊柱复位。

“虽然复建比新建更加费时费力,但我们觉得这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有责任有担当。”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李舜说。

民生改善:护“存量建筑”重“存量居民”上海市决策层强调,在更加注重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的过程中,要尽最大努力建立机制、创新办法,改善旧区内群众的居住条件。

黄浦区既有外滩、新天地这样“高大上”的地方,也有着240万平方米老旧房屋、108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旧里,有7.8万余户居民至今无独立卫生设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任务十分繁重。

“再也不用拎个马桶楼上楼下来回跑了。”家住黄浦老城厢“景德里”的陈老太,在倒了30多年马桶之后,终于用上了现代化的抽水马桶。区房管部门联合区属公房管理企业,根据老城厢房屋特点,与居民们逐户耐心商讨实施方案,积极改进技术工艺,努力克服化粪池选址、污水管设置等难题,终于让景德里210户居民彻底告别了手拎马桶的日子。

过去5年,全区通过老式住宅综合性改水、卫生设施改造和旧住房修缮等“三大工程”,消除了马桶1万多只、分装水表3万多户、全项目修缮144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超过6万户,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2016年,黄浦完成旧改居民签约5000户以上,卫生设施改造受益家庭3500户以上。李舜介绍,未来5年,将使“三大工程”受益居民达到5万户以上,旧式里弄房屋全面轮修一遍。

多元力量参与 多种方式求解记者采访同时发现,既要以最严的措施保留保护好老建筑,又要以最大的力量改善老城区群众的居住条件,还尚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

比如,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的技术标准尚待完善。许多老旧房屋实施修缮都缺乏专门的技术标准支持,距离新建标准偏差距又很大。比如煤气入户等老百姓生活迫切需要改善的项目,就因很难达到新的技术规范要求而难以实施。

其次,历史建筑修缮的设计、施工、管理整个过程都需要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储备,但目前技术力量短缺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并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造成此前有的修缮存在一些遗憾。

同时,守护好城市历史风貌的这份“家底”,涉及建筑权属资格、实施方案研究和财务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探索,并发动多元力量共同参与。

汤志平介绍,下一步黄浦区将成立“城市更新留、改领导小组”,兼顾历史保护、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重点推进外滩历史风貌区、衡复风貌区等区域性保留保护项目,预计“十三五”期间将完成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开发20万平方米。在资金方面,区政府设立保留保护专项资金,并探索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