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尚品 > 美国如何处置倒闭银行?(4)

美国如何处置倒闭银行?(4)

腾讯财经2014年08月07日09:17分类:尚品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

为什么它们会倒下

小银行比大银行易倒

美洲第一家银行是1740年在新英格兰成立的土地与制造银行(Land and Manufacture Bank),但该银行没存续多久就被殖民地当局关闭。当今美国存续最悠久的银行是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BNY Mellon),前身是1784年设立的纽约银行,2013年银行资产排名位居全美第五。与纽约梅隆银行同年设立的是美国银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84年的马萨诸塞州银行,是美国第二个历史最悠久的银行,资产位居全美第二。资产位居榜首的摩根大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99年纽约大通曼哈顿公司和1860年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资产位居第三的花旗银行,前身是1812年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资产位居第四的富国银行,1852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后迁址到旧金山。

由此可见,美国资产排名前五大银行,最长的有230年历史,最短的也有162年历史,都是些百年老店,而且还是银行中的巨无霸。在次贷金融危机的2008年至2011年期间倒闭的402家银行中,329家为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占倒闭银行的81.84%。为什么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容易倒呢?首先,小银行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其次,小银行不具有“系统重要性”,其倒闭对整个社会的震动较小,因而政府对其救助力度不如大银行。这就是所谓“大而不能倒”的规则。

资产错配的银行易倒

资产错配包括结构错配和期间错配。

所谓资产结构错配是指存款机构的资产配置比较单一,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差。多数商业银行所持资产组合的多样化程度高,贷款类型也很多。相比而言,储蓄机构(thrift)的资产多样化程度要低得多,其持有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上,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住宅抵押贷款一度占行业资产总额的72.5%。

资产结构错配,就如同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分散风险的能力下降。尤其是如果盛放鸡蛋的篮子漏洞太多,则风险更大。成立于1889年的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WaMu)银行总部位于西雅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机构和第六大银行,拥有3070亿美元资产和1880亿美元存款。在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组合中,45%属于次贷。由于其资产业务过于集中在次级贷款,因此成为次贷危机中倒闭的规模最大的银行。

所谓资产时间错配是指存款机构的负债与资产的到期日不一致,存款到期,而贷款尚未了结,存款机构手头没有足够的头寸支付到期存款的支取。由于大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是长期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将短期存款转为长期固定利率的住宅抵押贷款,其面临的利率风险比商业银行要高。即使长期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可变,但这个利率也比存款利率变动要慢一些。另外储蓄机构比银行持有的现金少,平均持有的现金资产比率为2%,而银行持有的现金资产比率为13%。这也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利率剧烈变动时期绝大部分储蓄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以及因流动性差而先于商业银行倒闭的原因所在。

为了克服这种资产期间的错配,储蓄机构实施了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到期日可做调整与可调利率贷款的贷款策略,可调利率贷款的占比超过了50%,使贷款收益与市场收益的联系更加紧密。虽然可调利率贷款的再定价很少能像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简称MMDA)那样做到一个月内能将利率变动一次或多次,但是其可以缩短资产的到期日,为储蓄机构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一个便利工具,降低了因头寸短缺而被挤兑的风险。当然这是倒闭潮之后的补救措施。

高风险资产过度的银行易倒

现实生活中绝对的无风险的资产并不存在,尽管有些资产不存在违约风险,如美国一个月期的短期国债,但是其价值也会每天出现无法预测的波动,而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除了短期国债的价值波动外,还有汇率波动的风险。尽管不存在绝对无风险资产,但是资产的风险还是可以分出高低的。一般来讲,高风险的资产大都有高收益的预期,否则就会无人问津。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其资产配置应当适当,如果单纯追求高收益而过度配置高风险的资产,其倒闭的概率就会大增。

20世纪80年代,美国废除存款利率管制后,银行和储蓄机构将其盈利的最佳方式定义在存贷利差上。受利益的驱动,一些储蓄机构通过将存款人资金投入高风险金融资产,以获取更高回报率的机会。而监管当局通过放松对储蓄机构投资的限制来鼓励这种活动。比如较为激进的加州,允许储蓄机构最多以毛资本的25%投资于公司股票和债务工具,只要对一家公司的投资不得多于机构总投资的10%即可,这就为储蓄机构投资于“垃圾债券”打开了大门。那时期存贷协会(S & L)被戏称为垃圾债券的堆积场, S & L持有所有发行在外垃圾债券的曾经达到7%。这些持有量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型S & L。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驰骋华尔街的“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从事证券业

迈阿密的集中信托储蓄银行(Centrust Savings Bank)就从德崇证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购买了价值14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两家机构皆因投资垃圾债券过度而先后破产,而德崇证券是雷曼兄弟破产之前最大的投行破产案。贝弗利山哥伦比亚储蓄银行(Columbia Saving of Beverly Hills),利用享有存款保险保障的客户存款购买垃圾债券,向各类“公司劫掠者”(corporate raiders,指大量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利用股东投票权迫使公司管理层采取措施提升股价,从中牟利)提供资金,最终损失5.91亿美元,其总部的垃圾债券资产组合达10亿美元,最后不得不宣布倒闭。这些所谓的“进取的储蓄机构”(go-go thrift)投资范围毫无节制,从不动产到石油钻探无所不包。1985年,有超过700家S & L陷入破产;没过几年,随着不动产价值的崩溃,又有上百家S & L倒闭。在很多个案中,这些破产都是不负责任的投资活动所导致。

除了过度高风险投资易导致银行倒闭外,不良贷款过多也是困扰银行的因素。许多事例表明,倒闭或被并兼并的银行,很多损失并不是来自于交易,而是来自于不良贷款。如华盛顿互惠银行,美联银行(Wachovia)和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虽然,许多不良贷款都有借款人资产作抵押,但是当出现恐慌、加之资产大幅度贬值时,资产抵押几乎不起作用。一是因为抵押物贬值后银行不能收回预期的变现资金;二是因为恐慌和资产贬值后,很少有人购买抵押资产,抵押资产很难变现,或者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变现。

市场判断失误的银行易倒

在市场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高风险投资带来一时的高收益,使银行家们乐此不彼。比如,2007年,华尔街的不少机构一味投资次贷产品不当而蒙受损失,此时的雷曼兄弟仍然盈利41亿美元。是雷曼兄弟风险防范做得好吗?不是,只是其暂时运气不差。但是雷曼兄弟并没有见好就收,当次贷债务违约大规模出现时,再想抽身已经晚矣。2008年9月11日雷曼兄弟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创下公司成立158年历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4天之后,雷曼兄弟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股东信誉不稳的银行易倒

银行是一个以信用为基石的企业,如果银行的信用受到动摇,轻者被挤兑,重者要倒闭。银行信用不止是银行本身,还包括银行的股东,这也就是许多国家监管当局对银行股东资格进行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在美国不乏有因股东信用危机而导致银行破产的案例。上期提到的1907年尼克博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倒闭案,就是因为其控股股东进行铜交易时发生巨亏,从而引发存款人的恐慌挤兑而倒闭的。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