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理财故事 > 四大华商的巨头的“嬗变”(图)(4)

四大华商的巨头的“嬗变”(图)(4)

新华网2014年08月06日09:26分类:理财故事

核心提示:85岁的李嘉诚,虽至耄耋之年,仍以白发人之身谈创新,未见退休之心;大器晚成的柳传志带领联想舰队,不求快,而求大、求通、求稳、求实。

王健林

 霸气十足的“万达号”邮轮

涉足购物中心、连锁百货、文化产业的万达集团,如同一艘极尽奢华的邮轮,各式娱乐设施应有尽有。但随着地产、百货已非长久之业,万达也欲转航金融和电商的下一站。

“2020年万达将不再是房地产企业”,是王健林2013年最常说的一句话。在刚刚结束的今年半年工作会上,王健林清晰描绘出万达到2020年的发展蓝图——形成不动产、文化旅游、金融、零售、电商五大业务板块。其中金融、电商是转型的主阵地。

“旧欢”仍在,“新宠”已来。已成立百亿级别投资公司的万达,正申报注册资本300亿的财务公司,还计划今年三季度注册成立万达金融集团、计划投资其他金融行业。

王健林对电商的特殊情结,则早在2012年与马云设下的亿元赌局,之后便开启了与阿里、京东等电商在相关领域的合作。2013年底,电商官网万汇网及移动APP上线,但业务至今不温不火。

7月份半年会,王健林表决心全力发展电商——联合中国最大的几家电商成立万达电商,首期投资50亿元;3年左右时间找到盈利模式,至少要看到盈利方向。“要在一两年时间,让大家一说万达电商,就立刻联想到真正的O2O。”

宏伟目标的背景是,国内电商企业多、竞争惨烈;平台已进入寡头竞争,基本不再具备创业条件;淘宝、京东等电商企业均是花了多年时间才攻城掠地;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容不得很长的探索期。跨界、缺乏电商核心体系的万达,被指画饼略大。

摸石头过河的王健林,自己心里也难免没底。他为豪情留下余地:万达做任何事情,最终都要追求盈利,不会光为了名声和脸面好看。如果十年八年都不能盈利,那万达也许就不搞了。

先不用外界来看好看糟,面对电商这个“新宠”,万达自己的态度便很现实。

不过,万达电商也并非没有“兴风作浪”的可能——

有钱。下得了血本招兵买马,有实力加入烧钱混战。

手握大把线下资源。今年,万达线下消费人群将突破15亿人次,据王健林计算,到2020年,一半中国城市人口都是万达的消费者。此外,累计持有物业1799.6万平米,五星级影城86家,酒店57家,多个旅游文化地产,再过几年数字更为“骇人”。如果能结合万达自身特点,将客流量转化成会员、将业务串联起来,钱途不可估量。

懂得抱团合纵。借力最大几家电商,或许能降低成本和风险。

善修正。此前,万达电商持续动荡,很重要的原因是集团业务盘根错节、企业文化在互联网领域遭诸多不适。王健林对症提出两点调整——所有网上资源全部给电商公司;不用万达传统的管理思维管电商,不用房地产思维模式来思考电商,给电商创新、决策、财务的自主权。

有创新意识。比如多次提到的与庞大线下资源绑定的网上一卡通。

电商仍有巨大市场。据麦肯锡预计,到2025年的十几年中,互联网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仍有蛋糕可分。

作为资质不足的后来者,作为不懂电商门道的外行,财大气粗的王老板只管撂下狠话,无论调整目标还是调整人,反正我要干起来这个事!仅凭这么个魄力,掀一场腥风血雨也没准。

    记者观察

瞬息万变的时代似电光火石,商海永无松懈之时。企业要么前进,要么衰亡。革新不息是商人之苦,也是商人之福。

无论哪一代企业家,面对风起云涌的机遇都是虎视眈眈,竞逐面向未来的航行赛。

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道路不同。

同样是企业,基因不同,思维不同,结果不同。

有些事情,甲商人和企业走在了前面;有些事情,乙商人和企业走在了前面;有些事情,甲和乙又走到一起。

一路上的对错好坏,快慢分合,其实见仁见智。

四大华商的革新逻辑只是片段,但已隐约可见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以信息科技、节能环保、生物农业、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为新增长点,并以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全盘升级。

互联网已成企业发展必备的工具,传统产业需要认知互联网生态,培育便利、低成本、创新的互联网基因,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战略、业务、组织、机制,围绕用户需求,关注用户感受,重视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价值。

而互联网又只是一种工具,仍旧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品牌、服务、人才、管理、文化。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