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聚会时别再玩手机 人际交流更重要(3)

聚会时别再玩手机 人际交流更重要(3)

腾讯科技2015年10月11日10:22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纽约时报》近期刊文称,聚会时玩手机正成为普遍现象,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发展导致我们逐渐失去了人际交流的能力,而我们应当改变这一点。

独处的能力

在自己的研究中,我也曾注意到这一点。在一次远离数码产品的夏令营中,一群14岁男孩在晚间聊天时谈到了对过去3天野外徒步活动的感受。几年前,年轻人对于徒步活动最深刻的印象在于过程中的艰辛或是优美的自然风景,而目前他们最大的印象则是没有手机。一名男孩说,“在这段时间里,你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静静地思考,与朋友交谈。”这些年轻人还谈到,在远离在线信息时,他们有了新的生活品味。他们愿意接受这种没有互联网的生活,这反映了一个关键事实:能否进行有同理心的对话与“独处的能力”密切相关。

在独处时,我们将找到自我:我们将准备好进行交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不能找到自我,那么我们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他人。如果不愿独处,那么我们就会将他人变为我们想要的模样。如果不知道如何独处,那么我们将会因此而孤独。

在良性循环中,人际交流应当与自我反省结合在一起。只有具备自己的观点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人想表达的含义。与此同时,这种深入内心的对话,无论是在私密场合还是公开的社交场合,都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然而目前,我们已经将这样的良性循环置于危险之中。我们认为,独处的时光是一种问题,而科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森(Timothy Wilson)曾带领一个团队,研究人类独处的能力。受试者被要求离开数码产品和书籍,坐在椅子上思考。他们被告知,有6到15分钟的时间去独处,而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能睡着。在一次试验中,许多受试的学生选择接受微弱的电流刺激,而不是独自静坐并思考。

人们常常对我说,在聚会时玩手机令他们感到很困扰。但毫无疑问,人们玩手机只是个人行为,不会给他人带来任何伤害。或许,这就是我们新的聚会形式。

将事情割裂开分析可能会导致我们难以把握独处和对话之间的固有联系。在独处时,我们将学会专注和想象,倾听自我。我们需要这样的技能,并运用在交谈过程中。

每项技术都会令我们直面人类的价值。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促使我们再次确定,这样的价值是什么。如果已经准备好更重视面对面人际交流,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看到,未来应当怎么去做。我们寻找的并不是捷径,而是起点。我们熟悉其中的某些部分,但身体力行则更具挑战性。当做好每件小事时,我们就能看到不同。

如果希望重新学习交谈,那么首先需要学会独处。最关键的对话是与自我的对话,你应当放慢心态,为这种对话创造条件。此外,你还需要练习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你需要意识到,单任务的行为方式是一件大事。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都能改善你的表现,减轻压力。

不过,每次只做一件事可能并非那么容易,因为科技发展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方便地同时处理多件事,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我们的效率。多任务的行为方式有自身的优点,但当我们追逐这样的感受时,我们追逐的只是幻觉。交谈是人类练习单任务的一种方式。

重新设计科技产品

手机并不仅仅只是配件,而是一种能带来强大心理影响的设备。这不仅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甚至也改变了我们对自身的看法。推动人际交流的另一种方式要求我们意识到,对于互联性带来的所有一切,我们有多么脆弱。在设计产品,甚至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可以选择不再一直拿着手机。我们可以将手机留在房间里,当我们工作或与他人交谈时每隔一两个小时再去看一次手机。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工作场所划分出“无数码产品”区域,督促自己习惯独处及对话。家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场合,例如在餐桌上、在厨房里,或是在车里。我们需要在孩子们的儿童时代就向他们灌输这样的观念,使其成为家庭文化的基本元素。工作场所也是同样,设置这样的区域将带来帮助:员工之间更多的交流将有助于提高效率。

我们也可以重新设计某些科技,从而给人际交流留出更多空间。iPhone的“请勿打扰”功能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模式下,你不会被震动、灯光和铃声所打扰,但你仍可以接到关键人物的来电,或是在某人反复致电时看到信号。工程师或许有更多的点子:在设计手机时,我们是否可以让用户不必一直关注手机,而是让手机帮我们完成工作,解放人力?通信行业对手机成功的定义是否可以不再是人们在手机上花了多少时间,而是这样的时间花费是否有价值?

对于人类和技术的关系,我们应当放在更大的背景中去审视。例如,在我们的政治文化中,我们的谈话会受党派偏见等因素而影响。我们可能认为,互联网会让我们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2014年皮尤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上,如果人们发现粉丝与自己持不同意见,那么很可能不愿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人类的弱点进行产品设计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如何促进人们在线上和线下的交流,使不同人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

某些时候,这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倾听他人的声音。一名大学新生曾对我说,她不愿开口交流是由于所谓的“7分钟定律”。根据这一定律,我们通常至少需要7分钟时间才能知道对话要如何展开。在这7分钟结束之前,你不能去看手机。如果对话陷入沉默,那么你需要接受这一点。与生活一样,对话有时也会陷入沉默。有些人将这样的沉默称作“令人乏味的瞬间”。这通常发生在我们感到踌躇、犹豫的时刻。

这名女大学生非常清楚这样的7分钟定律。然而,在开始玩手机之前,她并没有耐心去等待如此长的时间。因此,她这一代人被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和凯蒂·戴维斯(Katie Davis)称作“应用的一代”。这代人伴随着手机和应用逐渐成长。这使他们失去耐心,并期待世界能像应用一样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反应。这种思维方式的出发点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也会像算法一样:特定的操作会带来可预测的结果。

在朋友关系中,这样的态度可以解释为何他们不再有同理心。好友关系成为了一种可控的关系:你有许多朋友,你通过工具去找到他们。因此你需要迈出第一步:重新与自己、朋友和社会展开对话,不要将世界视作一款巨大的应用。从另一方面来说,人际交流将帮助我们避免从算法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因为这样的交流能教会你变通、意外,以及个性。

目前,我们应当承认,技术带来了非预期的结果,而我们在其中非常脆弱。然而,我们应当尊重人类自身的灵活性。我们仍有时间去改正,并记住我们是什么样的存在:历史的生物、有着复杂的心理、复杂的关系,会相互交流,而这样的交流是朴实无华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以及面对面的。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