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理财故事 > 董文标:我学不了盖茨和马云 他们也学不了我(3)

董文标:我学不了盖茨和马云 他们也学不了我(3)

搜狐财经2014年09月15日16:50分类:理财故事

核心提示:“你要问什么,随便问,我都一一回答”,见到搜狐财经编辑时,董文标显得相当坦诚。不同于国有银行高管们深居简出,不轻易发言,股份制银行出身的高管们似乎更愿意做企业的“第一推销员”,坦诚地面对股东和公众。

到2012年,民生银行共成立地产、能源、交通、冶金、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石材等事业部。之所以要成立事业部制,为的就是打破中国传统银行模式按区域划分的总行—分行—支行的模式,引入“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在产业内深挖利润和价值。在中国传统的银行模式里,银行只管收储和放贷,追求规模扩张、以赚取存贷款利差,对产业的变化漠不关心,更糟糕的是,面对日益复杂的产业,支行乃至分行的职业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无力承担深挖产业价值的重任。

董文标在当时顶住压力,以让事业部负责人在分行行长们面前做就职演讲和签责任书等方式,开启了一场变革。

事业部的好处毋庸置疑:一是以行业研究和业务规划精确制导,深入了解整个产业,把行业研究透彻了,知道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业务,才能针对行业有策略地开展业务;二是提升资本收益,不再靠放贷吃饭,通过推动高附加值创新型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当时民生银行推出的银团贷款、中期票据主承销、并购贷款、分离交易贷款、价值联系型贷款业务、资金保管业务、信托文件保管业务、纯财务顾问业务、并购顾问业务等新型业务,即帮助客户又获取了更多利润;三是,反应迅速,垂直、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少,及时了解讯息,面对客户的需求,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事业部制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产业链金融”,通过专业性较高的产业链金融控制住特定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后,民生银行便可依靠这些核心企业对整个产业的金融服务进行主导,长期全业务地服务行业,也使得企业更信任民生银行,不但构筑起金融竞争壁垒,更能以信用担保或其他金融工具,撮合实体企业间的商业交易,乃至间接改造整个行业。

这就是当时民生银行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也是金融资本塑造、改造产业的雏形,通过它,董文标触摸到了中国产业界生生不息的脉搏,以服务民营企业,获得了企业界的信任。有一次,在和王健林见面时,他甚至当起了“中间人”,撮合民生银行服务的一家石材公司跟万达签署了一些供货协议。

当时的民生银行较之其他商业银行,更善于将产业做深做透。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产能过剩之说一直在媒体宣传和政府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然而民生银行冶金金融事业部发表的《重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空间》的文章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预计中国钢铁消费的峰值应为9.5亿吨/年至10亿吨/年。而中国2012年的钢铁产能仅为6.6亿吨,中国钢铁工业还有4亿吨至5亿吨的发展空间,市场庞大无比,这就为当时民生银行放开手脚大做钢铁行业找到了理论依据。

当现在中民投提出整合产能过剩行业,通过资本运作整合钢铁、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产业时,很多人都惊呼看不懂,然而,通过民生银行事业部深耕行业多年的董文标,对相关行业的情况都摸透了。

还是以钢铁行业为例,中民投选择的突破口在物流。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中民投计划整合15家钢产量1000万吨左右的钢企,总产量就有1.5亿~2亿吨。1吨粗钢消耗1.6吨铁矿砂,也即是说2亿吨粗钢需3.2亿吨铁矿砂。

“3.2亿吨,一吨按90美元计算,总价就高达288亿美元,合人民币1700多亿,这个销售规模就是世界五百强。”董文标称,运能上,3.2亿吨相当于1.5个中国远洋集团的运能。中民投可以成立中民远洋,让钢企参股。将来甚至可能炼钢收入只占钢企总收入一半,另一半是中民投跟它们创造的。

这个思路的来源正是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时,研究团队的研究思路。当时通过对钢铁业整个产业链的分析,和由大宗商品交易贸易融资方案的分析,董文标已经对产业链一清二楚。

正如行军打仗,当对“敌情”了如指掌时,此刻就真如他所说 “做中民投,我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中民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其实,一开始,董文标打算是以民生银行为平台做产业整合,并且做了不少尝试。“但是做银行的人,很难按照投行思想做事,很容易复原回去追求贷款,加上银行不能做股权投资,接下来的事就无法推进了。”

这其中有银行自身的思维惯性,也有与日本、德国不同,我国银行业并不能直接投资实业,不能直接持有实业公司的股权,银行业就不能直接对接产业。

所以,董文标干脆跳出来,执掌一家产融资本定位的产融集团,招募精英专业人士,研究行业,以金融资本改造行业。

董文标曾将公司治理的精髓高度浓缩为“三要素”——行动纲领、制度安排、高管团队。行动纲领、制度安排都有了,高管团队就成了中民投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合适的团队,前面两者都是零。

董文标心目中的中民投是这样的“中民投总部主要打造三个中心:第一个,思想中心,有丰富的思想,都是思想家,这个思想不是乱想,而是在符合我们战略下举一反三;第二个,规划设计中心,将来诸如流程设计、产品设计这些都由它来发起。比如说我们搞的新能源公司,整个公司游戏规则都是由中民投总部专门的中心来做支持、做设计,包括未来投入产出、团队配置、激励计划,这些东西都要设计得非常完美;第三个,实施中心,计划做出来以后,有一个团队是负责组织实施的,让这些美好的思想、最好的作品,有人去做推广、实施。所以中民投未来这一批人,应该都是高素质,人不多,但是素质非常高,效率非常高。”

这样高素质的人才,自然身价不菲。事实上,当中民投横空出世时,一则有关中民投招聘投资经理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开,传言中民投的待遇之高令人咋舌。“底薪70万元,年底分红;每月1.8万元的各种补贴,报销一年一次全家环球旅行费用,全家加入高端保险,私人医生随时上门; 出差可用公司公务机,一日三餐在公司旁边五星级酒店免费解决。”

对此,董文标对搜狐财经回应:“纯属谣传。中民投的人未来的待遇都应该是不错的,收入都不成问题。衣食住行,我们都会做很好的安排。但不是像八卦里讲的一来干不干活就拿70万,出去坐公务机,我们不会这样做的。”

董文标适时打出了“情怀牌”,他说:“不管是国内招聘还是从外国挖来的职业经理人,我们都给他们讲清这个道理——我们对公司要充满信心,收入不成问题。但现在刚刚开始,我们需不需要跟国际公司对标,拿很高的收入?”

他畅谈了中民投的价值观:“我们在韩国济州岛开过务虚董事会,董事会核心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的问题。中民投未来究竟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这一点如果大家讨论清楚了,将来就可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不单单靠高薪酬、高激励维系,如果文化打造得比较完美,钱是可以放在第二位的,第一位是你本人的价值取向、事业成就、在社会上地位和大家对你的尊重程度。”

中民投的员工不但不会是 “一来干不干活就拿70万,出去坐公务机”,甚至不会一下子就拿到与国际接轨的股权激励,而是要靠业绩说话。

为此,董文标刻意让中民投团队保持“饥饿感”。按国际惯例,投资公司对团队的股权激励一般是15%左右,但董文标只向股东要了8%,以至于有股东嫌他们要得太少,怕影响团队的积极性。

但董文标心中有一杆秤,他说“将来我们核心团队的经营能力和水平,如果提升非常高,效率非常高,得到所有投资者认可,未来增加7个点不成任何问题。其实我们这些董事是要求我们一次性跟国际最先进公司对标,但我想创业阶段还是要稍微低一点,等达到一定目标以后,我们再去提升,这样就顺其自然,这个公司将来成长会更健康。”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