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史海读书 > 1958年陈云因坚持什么意见被毛泽东重点批评?(2)

1958年陈云因坚持什么意见被毛泽东重点批评?(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年06月13日08:37分类:史海读书

核心提示:陈云早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就支持毛泽东,此后他和毛泽东一直在政治上紧密合作。正因为这样,毛泽东把主管财经的重任压在陈云肩上。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陈云与毛泽东的交往更趋频繁,但由于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渐渐多了起来。其中,“反冒进”与“反反冒进”就是两人之间一次比较激烈的交往。

当大家都争着上基本建设项目时,这年3月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陈云主持将基建拨款削减了7个亿,由原来的125个亿削减到118亿。针对这个问题,他说:“根据中国的情况,每年总要有些节余才行。” 

4月10日,在国务院讨论1956年度基本建设和物资平衡问题的常务会议上,陈云说:“订计划应该遵循按比例发展的原则,基建和生产的比例最重要。它们的关系,首先决定于原材料而不是财力的多少。钱是用来买材料的,如果买不到材料,钱又有什么用。以后订计划应该首先进行物资平衡,然后再进行财力平衡。” 

这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意见撰写的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社论反对急躁冒进,后来也就被称之为“反冒进”。社论指出,当前一方面存在右倾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偏向。又指出,急躁情绪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是存在于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于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还指出,“在反对保守思想的时候,也不应当忽略或放松对急躁冒进倾向的反对。只有既反对了右倾保守思想,又反对了急躁冒进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前进”。 

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陈云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讲话。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构想。他指出: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它们的补充;由此决定,在生产领域,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是其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掌握的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应当说,陈云提出的这一构想适合中国的情况。可惜,在反右斗争之后,“左”的指导思想逐渐占了上风,陈云的这一构想被视为右倾,没有得以实现。 

9月27日,中共八大举行闭幕式,大会由陈云主持。在第二天召开的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样,中共形成了毛、刘、周、朱、陈、邓6人领导集体。由此,陈云步入他的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 

12月4日,陈云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草案。他在会上发言说:“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决定1957年基本建设投资为126亿元,关键是看材料,材料够就搞126亿,如果材料不够就砍下来。” 

12月18日,他主持国务院第41次全体会议,又在会上说:要把建设和民生的关系摆好,从财政和金融贸易这方面看,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财政预算和现金收支必须是平衡的,不能有赤字,而应略有节余。二是预算中建设规模应该和物资的供应相适应。首先应该照顾到必须的民生的生产,有余再搞建设。三是每年人民购买力与供应人民的消费品应该求得平衡。四是我国的建设需要的外汇大体上依靠农产品出口,农业对工业有很大的约束力,工业不能不管农业而为所欲为。 

12月27日,陈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警告说:“现在马跑得很危险。这样骑下去,后年、大后年更危险。明年要削减投资,必须搞些死办法,灵活了不行,哪些东西不搞就是不搞,人不准增加就是不能增加,要砍就砍下来。当然,我们共产党最好是按辩证法办事,但这样不行,不来个绝对主义办不了事。” 

会上有人问:“投资削减以后,有些项目不能搞了,工人怎么安排?”他说:“我看不搞就不能搞,计划完不成就完不成,工人能做别的就做别的,不能就照发工资。这样对不对呢?我看不会不对,如果到明年8月我们看不对,8月以后再搞也来得及。我们是个大国,明年不稳当心里不安。”他强调指出:“有些问题,没有把握宁可慢些,多考虑一下,其缺点是慢,但如果错了,那就是失败。慢和失败比较起来,慢比失败要好。” 

这次,毛泽东没有听取陈云的意见。陈云的一贯风格是,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的原则性问题上从来“不好商量”,这与他在工作中处置许多重大事务时常常表现出的创造性、灵活性形成鲜明对比。延安时期他曾经提倡“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实际上就他对自己的要求而言,不只是一时一地的面子问题,而是“只讲真理,不讲得失”。这次,陈云表示:“实事求是不是小脚女人。”“不要怕别人说机会主义。” 

1957年1月8日至10日,毛泽东在颐年堂召开小范围会议,座谈1956年经济工作情况。陈云连续3个晚上参加了会议。陈云、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4人发言,一致认为这年的经济建设“冒”了。陈云指出:建设规模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要防止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