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何以精细 服务何以精准——解读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南昌“西湖经验”

4月17日,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西湖经验”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以“治理精细到小区,服务精准到群体”为特点的西湖区社区治理之路,取得哪些成效、提炼哪些经验、如何继续推进等问题成为研讨会的主题。

作为江西省会的中心老城区,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南昌市西湖区近年来通过探索西湖特色社区治理之路,破老城区基层治理之题,解群众烦心忧心之事,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3年的实验区创建中,西湖区通过绣花功实施 “2545”创新工作法,即“2条路径、5种分类、4个机制、5项成效”,破解社区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化问题,加快推动社区治理重心下移,迈上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创新之路。

西湖区将社区治理从微细胞、微单元着手,将全区130个社区细分为629个治理单元格。截至目前,全区成立业委会(楼管会、自治委员会)624个,占社区治理单元的99%。通过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良性互动,实现每个小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软实力”的过程中,西湖区以社区邻里中心为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让社区邻里中心成为有特色、有亮点、接地气、聚人气的 “居民之家”。目前,已建成社区邻里中心12个,至年底将建成37个,2021年将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理重在“因区施策”。西湖区的小区主要分为单位型小区、老街坊小区、保障型小区、安置型小区、商品房小区 “五种类型”,分类治理,方能切中要点。比如,在单位型小区兴柴北苑社区,西湖区组织在原单位有威望的居民组建业委会,打造“没有围墙的老人院”。同时实施准物业管理,引入智能安防系统,将该小区打造成全市首个政府购买公共安全服务的典范。

同时,西湖区以“幸福微实事”赋能老街坊小区,延续历史文脉,完善社区治理,提升功能品质。近年来,共投入4.91亿元,改造老旧小区58个,惠及居民2.87万户,实现了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如何提升西湖区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西湖区建设四方面机制,即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坚持项目化公众参与机制、坚持小区物业管理差异化服务机制、坚持生活服务组合机制。

其中,在党建引领方面,西湖区探索“双向服务、全域融合”的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创建以社区“大党委”为组织核心,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推行街道(镇)综合党委、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三年来,西湖区全面推进新时代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实现社区治理从“不愿管”向“一起管”转变;从“各自干”向“齐心帮”转变;从“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转变;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一些老旧小区在改造中彰显“国际范”,成为西湖区的“国际名片”。(王晶、陈文萍)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