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城市多一丝歉疚,户改多一分推进

城市多一丝歉疚,户改多一分推进

新华网思客2015年10月10日10:07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城市如此获益数十年,财政收入基数现已今非昔比,到反哺回馈之时了。多怀愧歉之心负疚意,或许才能在户改的步子上不自觉加快加大一些。

截至9月底,全国已经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户改实施意见

说到户改,人人头疼。已不记得,公共政策和民间舆论层面,该议题多年来被反复研讨争论了多久。但“天下苦户籍久矣”,是一个基本共识。哪怕北上广深等户籍福利含金量最大的城市,户改对其来说,也是烫手山芋,各方诉求,左冲右突,很难三五百招内拆解完毕。

不得不承认,这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但,户改步子却必须加大加快了。几十年前那个全国一盘棋的“被计划“时代,已一去不返,如今高速流动的互联网式生存,你再用早已陈旧过时、人为设限的那套户籍来束缚快速迁徙时代的社会成员生存,对个体对城市对社会国家,都是异常沉重的枷锁,各方都深受其累。

深化户改,迫在眉睫。最新统计是“24省份出台户籍改革方案 部分地区降低落户门槛”。综合各地方案看,建立居住证制度成“标配”,部分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特大城市则普遍提出“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多数以2020年为时间表,明确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的具体目标。这不是什么新闻,只是一个阶段性节点的各地政策集纳集束展示。从数字上看,各地都有量化考核目标,比如2020年——其实也仅剩三四年了——某省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占比达到多少。

经常“被增长”“被统计”的都清楚,统计学意义上,只做到账面达标是不难的。进而言之,若要大赶快上,只是追求所谓纯字面意义的“城镇化率”,把所有居民户口簿全改成城镇人口,仅需一个派出所户籍科就能搞定,人均几块工本费而已。

但户改要是这么容易,早就解决了。户改之难,难在户籍现今早已超出“户口登记”本身,户籍背后牵涉太多各方利益纠葛。总体而言,几十年下来,城市普遍是城乡二元户籍的受益者。所以常见到户改在各地推进层面遭到各地“市长”的消极抵制就不难理解。

户籍二字关乎社保、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保障等各项地方财政支出,户改要彻底,要普遍赋权平权,真正消弭城乡、户籍和非户籍者的权利差异,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地方财政买单。特别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这相当于对本就财政吃紧甚至地方债务高企的主政者身上割肉。谁疼谁知道。所以,如果中央层面只是一个大而化之泛泛的户改意见,而无全国统一的实质性财政兜底保障,指望地方全凭自觉,积极推进,显然天真了些。

是以我们看到,不管各地定了多高的“乡转城”的城镇化率,也不管有多少居住证等政策过渡,但是涉及到“随迁子女的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城镇户籍“最值钱”的核心权利时,各地空前默契,均措辞含糊,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且多有职业、居住、缴费年限等各种限制条件,逐步的“步”怎么放开,如何界定,具体多少,“逐步开闸、阶梯放水”,到底放倒啥时候,没人愿意给出确数。

解释权归地方所有。这种不解渴的婉约式改革,除了中央号令,显然地方也感觉到在各种户籍限制下,人口红利、消费潜力等被制约后改革不得不为的紧迫性,但真改又多少力不从心,也没有动力和勇气,做走得最远、改得最彻底的“冤大头”。这才是户改多年,却难有质的改观的现实语境。

可是,此前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日新月异,有多少是建立在对非本地户籍劳动者、特别民工等进城务工群体的权利、收益的剥夺和过度获取上的?城市如此获益数十年,财政收入基数现已今非昔比,到反哺回馈之时了。多怀愧歉之心负疚意,或许才能在户改的步子上不自觉加快加大一些。

在公共政策层面承认比体现这种历史的“亏欠感”,让现实施行得到道德道义上的感召驱使,让城乡平权加快,让公民权利得到舒张延伸,户籍中对现实产生严重桎梏的历史积弊,终会在全民权利的普遍实现中走向历史的终点。当然,除了地方施政的道义自觉,经济兜底保障等制度设计上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通盘应对考虑。这是户改走得久远的根本。

(作者:李晓亮,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