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尚品 >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3)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3)

新华网思客2014年07月16日10:03分类:尚品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24小时贯穿欧亚大陆的旅程已经从技术上成为可能。一个欧亚大陆大崛起的时代必将来临。

正因为如此,德国人实际上对于“超国家结构”一直有深刻的认知并且善于操作。欧盟就是典型的超国家结构。此外很多“超国家结构”的概念也起源于德国人,例如关税同盟(Zollverein)。阐释清楚德国人由于其历史而善于操作“超国家结构”的特点,才能够对中德关系的全球意义做战略解读。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展变化的大趋势是:全球人口稠密同时工业发达的两大核心区域——东亚和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中部都在向欧亚大陆腹部转移产能。在东亚一侧,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城镇化进程,产业布局正在向西扩展;在欧洲一侧,随着德国向东部和东欧地区转移产能,产业正在向东扩展。简单来说这个图景就是欧亚大陆从两侧到中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而这个图景外侧的区域,即大西洋沿岸区域和环太平洋区域,工业发展趋势则是移出。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24小时贯穿欧亚大陆的旅程已经从技术上成为可能。一个欧亚大陆大崛起的时代必将来临。从欧亚大陆的大格局来看,中、俄、德必将是三个中心。如何使三个中心连成一线,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对中、俄、德来说都是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

去年3月,中德双方都顺利实现了政府换届。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首次出访亚欧四国时,便将德国作为唯一一个欧盟成员国纳入访问之列。同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特别会晤了同来参会的默克尔总理。今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又接受德国总统高克、总理默克尔的邀请,前往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默克尔一起宣布将中德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今年10月李克强总理也将再次出访德国,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双方的许多位部长级成员将在一起召开政府间联席会议。

默克尔此次访华,带来了几乎囊括德国最优秀企业的企业家访问团,为的就是与中国的深度经济合作。选择成都作为首站,是对于选择欧亚大陆腹地,发展陆权而非海权的宣示。

成都近年来不断开通到欧洲的直航,去年开通的铁路大动脉蓉欧快铁更是将全国各地的货物从成都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成都与欧洲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对外开放方面,成都已经成为西部的高地、前沿和窗口。目前,成都已开通到伦敦、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欧洲城市直航在内的74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成都也是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中西部第一个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

随着今年3月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签订,中德之间已经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这是对于全球“去美元化”是一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目前中国致力于“新四化”——城镇化、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而德国则把未来与“工业4.0”战略相联系在一起。7月6日,默克尔出席由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和中国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合作论坛”并致辞,她说,四川和德国东部有很多相同点,特别是有推进城镇化的“后发”优势,有机会运用交通、住房、环保节能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来实现更具持续性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德国愿助力四川“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希望川德企业界加强合作,让四川的新型城镇化不仅着眼于未来十年、二十年,还有更远的未来。这是对于中德未来深入合作方式的明确表态。

对于德国来说,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对民族、国家的情感特质,因此送出一份没有明确标示中国边界线的1735年地图。但1735年时只是三百多个邦国地理概念的德国,对于实现联合的方式有着哲学高度的认识。欧盟曾经的产业互通、人员往来进程,当今的银行业联盟进程,以及中德工业合作的推进,都展示着微观层面上无尽的合作方式可能。

作为世界最有哲学智慧传统的两个国家,中德之间的深层次合作是可能塑造人类文明未来千年进程的长远大计。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