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尚品 >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2)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而在中国(2)

新华网思客2014年07月16日10:03分类:尚品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24小时贯穿欧亚大陆的旅程已经从技术上成为可能。一个欧亚大陆大崛起的时代必将来临。

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

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跨大西洋体系”——海权国家美、英主导的体系,暴露出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缺陷。这些缺陷的成因及性质可能需要另文阐述。这里举三个例子来说德国与美国、英国的关系越走越远:

德国宣布计划从美联储撤回黄金储备。这是一件震惊全球金融体系的大事。二战后,各国黄金存放在美联储是作为全球经济秩序基础架构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运行的前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安排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美元才能成为世界货币。而美元与黄金挂钩则需要黄金存在美联储。尽管美元与黄金挂钩在1973年终结,但美元仍是世界货币,并且从欧洲的法律以及欧洲的央行体系拥有的黄金数量来看,黄金仍是欧元的基础。德国计划从美联储撤回黄金储备,无疑意味着打算退出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制度安排。德国要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跨大西洋体系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

再加之美国长年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事实被曝光,以及英国坚决反对德国主导的欧洲财政一体化进程,为此威胁退出欧盟。更坚定地说明了德国的未来不在大西洋。

德国为了拯救欧洲的经济危机,提出了完整的路线图,并异常坚决地推进贯彻落实。其中,拯救欧洲经济危机的“总纲领”是2011年12月欧盟首脑峰会出台的《欧盟元首声明》,其核心要点在于欧元区各国要把建立统一财政上升到法律高度。此后2012年12月的欧盟首脑峰会则出台了建立统一财政的路线图。其“三步走”的总路线图是第一步建立统一的银行业监管体系,第二步建立统一预算体系,第三步是建立“欧罗巴合众国”框架。而当前正在推进落实的是建立统一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又分为具体的小“三步走”:第一步,赋予欧洲央行对欧元区所有银行的监管权,使欧洲央行具有完整的监管职能;第二步,建立一个破产清算保护基金;第三步,建立统一的存款保险机制。在整个路线图中,德国都是主要的“出钱者”,可见德国为欧洲事务付出的努力。

然而,欧洲统一只能说可以使德国保障“后院”安稳,不能说是德国的长远发展大计。原因很简单:长远来看,筹划百年大计,西欧、北美都将是持续衰落区域,不会有发展可言。

仅从人口的民族、文化、语言结构发展趋势来看,以法国为代表西欧的区域都将在2040之后伊斯兰化,经济第三世界化。美国就国家结构而言,不是民族国家,而是一个类似罗马帝国的多元化共和国:有多种不同的种族和文化,维系他们的框架是一个共和政体,帝国本身是个“平台”而非民族国家。这种结构存在内在不稳定性,一旦平台无法持续大规模地从外部获得利益输入,共和国就会像罗马帝国那样陷入利益集团冲突,甚至瓦解。而当今美国即开始陷入霸权利益日益减少、国内政治矛盾日趋激烈的怪圈。

默克尔对发展陆权宣示

德国虽然有从银行业联盟起步通往“欧罗巴合众国”的宏图,但作为工业立国的国度,其工业的发展蓝图中却没有“欧洲整合”的元素,相反,有着与中国分工的合作计划。德国政府在2013年正式提出“工业4.0”的概念,默克尔在2013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说,未来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零件与机器可以相互交流,这令跨行业合作成为必然。她指出,能否通过与时俱进的信息和交流技术,在传统的工业领域中继续保持领头人地位,这是德国工业能否拥有未来的关键。从双方对中德经贸关系的表述来看,提到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已从原有的“互补型”逐渐转向“互融型”。

与德国不同的是,中国对于“国家”、“民族”概念的认知,是在近现代历史上被“打出来”的,能够拥有自己的国家,并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经是几代人浴血奋战的成果,来之不易。现代的“国家”、“民族”概念形成于邦国混战的欧洲近代史,中国没有参与过,对于“国家”、“民族”概念,大体上是作为追求目标去理解的,有一种珍惜的情感在内。

然而对于有过“列强”历史的国家来说,观察世界时视角却必须站得比“国家”更高。正因为站的更高,所以19到20世纪之交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才能给地球画上国境线。对于德国人来说,其土地、人民则承载着“国家”、“民族”概念的发生史,换句话说,这些概念对于他们的历史来说不是要追求的目标,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过程。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