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史海读书 > 为什么文化景观越来越没有“营养”

为什么文化景观越来越没有“营养”

新华网思客2015年10月10日09:05分类:史海读书

核心提示:可惜的是,大部分文化景区和大部分导游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好,只是把景点跟某个帝王或者文化名人联系起来,穿凿附会一番,迎合民众的某种美好愿望,诸如发达、发财、高升等等;而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大多比较低端,格调比较低。

杨三喜

自由撰稿人

孔庙大成殿举行的“祭孔盛典”

假期去了一趟有着“东方圣城”之称的曲阜参观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去的时候,已经是假期的末尾了,但游客仍旧很多。参观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什么糟糕的场面,但我还是颇感失望,更坚定了我多去看自然景观的想法。

在去孔庙的路上,我遇到当地两名大学生,在知道我一个人特意来看三孔之后,她们颇为诧异,“三孔有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些旧房子罢了”。我当时竟然无言以对。

去曲阜前,我做了一些功课,了解三孔的历史。进入景区之后,我特意跟着导演,听他们怎么向游客讲解。遗憾的是,导游们的讲解千篇一律,附会一些皇帝来祭孔的故事。比如,乾隆走上泗水桥,纪晓岚对他说“步步高升”,乾隆听得心花怒放;可待要下桥时,乾隆却不愿走了,纪晓岚赶忙对他说“后继有人”。遇到大门,导游则跟游客讲,中门是皇帝才能走的,现在大家也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再就是提醒游客们摸摸廊柱上的龙头,一生幸福云云。孔庙里卖得最多的书是四块钱一本的《孔子行迹图》,而整个三孔周围,竟找不到一家像样的书店,供游客深入了解三孔及儒家文化。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导游劝游客拜孔子的理由竟然是保平安。

在三孔遇到的这类情况,在全国其他文化景区没有什么区别,仿佛中国人无论去什么地方,都是为了走一走帝王或名人走过的路,享受一下他们的待遇,然后就是求发达、保平安。即便到了孔庙,也是如此。在其他地方也就算了,在三孔,这样一个有着尤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殊文化内涵的地方,景区并没有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可与三孔丰厚的文化资源相称的文化服务或者文化产品,除了看看建筑,并不能让大家有太多深刻的感受。而导游庸俗的讲解和游客简单的诉求,更是让人失望。

游览文化景观之后失望的人,还不在少数。网上经常可以听到游客吐槽,买了一百多块钱的门票,一两个小时就走马观花地看完了,除了得到一种“我来过”的成就感外,在见识上并不觉得有多大的收获,远不如自然景观来得震撼。

游客不能尽情感受游览文化景观的乐趣,与游客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品位乃至情怀有关。与参观自然景观不同,游览文化景观有一定的门槛。游览文化景观的乐趣在于了解它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需要游览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人文情怀去感受。如果不能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岳阳楼也不过是“一楼何奇”而已;如果不能理解古人的宇宙观和帝王对天地的敬畏,天坛也许就是个公园罢了;如果不能了解历代统治者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不断推崇,不能理解儒家文化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孔庙也就是一些旧建筑罢了。甚至,如果连大成殿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地位也不关心的话,建筑对你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不管文化程度、文化品位如何,都有机会出门旅行,访古不再是文人墨客的专享。游客层次不一,很难要求所有人都拥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去了解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奥的道理。不过,虽然如此,但在诸如三孔这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地方,其实还有很多“有营养”的故事可以讲,而且可以讲得很生动,能够被游客理解、接受和喜欢。比如说,孔庙是如何不断扩建为现在的规模的,孔府里的孔家人的生活常态是怎样的,文革期间三孔被破坏的情况等等。

游客游览文化景观,休闲之外还有增长见识的需求,古迹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其价值也在于促进文化传承、教育和启迪民众。单就三孔来说,它的功能在于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孔子及儒家文化,如果能更进一步促进儒家文化的传承,那就善莫大焉了。

游客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不仅与其自身的文化品位和修养有关,很多程度上还取决于景区展示什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导游讲什么样的故事。可惜的是,大部分文化景区和大部分导游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够好,只是把景点跟某个帝王或者文化名人联系起来,穿凿附会一番,迎合民众的某种美好愿望,诸如发达、发财、高升等等;而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大多比较低端,格调比较低。景区在这部分服务上的不足,又恰好与部分民众相对落后的文化品位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真正有内涵、有意义的东西没有挖掘出来,民众没有得到教育,文化品位亦得不到提升,以至于频频对文化景观失望,更加强化了“文化景观不如自然景观好看”的印象。

[责任编辑:李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