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中国人排队看《清明上河图》 美媒:文化热情高涨

中国人排队看《清明上河图》 美媒:文化热情高涨

参考消息网2015年10月05日10:13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对这幅作品的狂热兴趣与中国政府的一项努力相符合,那就是鼓励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兴趣,从而凸显与几千年历史的联系。

观众在近日举行的故宫特展上细看《清明上河图》。

外媒称,近日的一天早晨,故宫向参观者开放前一小时,在古老皇宫的一处庭院内,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导游和游客来回转悠。扩音器里传出有关票务政策的录音。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30日报道,但位于中央的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景象:1000多人排成长队,两侧是故宫工作人员,后者任务是维持队伍的秩序。

报道称,与大多数参观者不同,这些人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参观《清明上河图》——一幅描绘12世纪景象的绘画长卷,被认为十分具有代表意义,常被称为“中国的蒙娜丽莎”。

自从9月初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的一项展览开幕以来,人们每次等待数小时,为的是一睹据信为画家张择端所画的这幅杰作——画的是北宋城市的生活百态。

这幅画是故宫最著名的馆藏之一,公开展出次数不多。

报道称,对这幅作品的狂热兴趣与中国政府的一项努力相符合,那就是鼓励人们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兴趣,从而凸显与几千年历史的联系。

对于排队的人群,不仅新闻媒体,还有社交媒体,都做了广泛报道,尤其是在一些照片开始流传之后。

报道称,照片上,人们从故宫的入口朝着展览大厅飞奔。一些媒体迅速地把这一现象称作“故宫跑”。

25岁的银行职员张女士早晨5点就来了,为的是抢占队首位置。

她说:“这幅画得到了盛赞,所以我决定起个大早来亲眼看看。”她还说:“这仅仅表明,中国人是多么容易激动。”

报道称,虽然这幅画卷过去的展出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但目前的高涨热情之所以出现,却是由于“文化”一词,以及人们让自己显得有文化的愿望在中国日益突出。

中国一位书法与绘画方面的专家说:“中国人十分尊重‘文化’一词。无论你多有钱,如果没有文化,你就是一个暴发户。”

报道称,日益注重文化的态度部分来源于政府的努力。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修订中小学教科书,以增加国学所占比例,以及在一些考试中降低英语的重要性,更为注重汉语等,促进汉语学习方面的承诺甚至扩展到了国外。

马未都是著名古玩收藏家,也曾担任央视有关中国古玩的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说,人们和政府现在都大谈文化,因而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但他认为,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十分肤浅的兴趣。

报道称,许多人之所以想一睹《清明上河图》,是因为它很有名,而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对艺术感兴趣,这源自中国人的从众倾向。

61岁的尹毅(音)是北京一家艺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当他终于排队来到这幅画前面时,故宫一天的展览已经结束。当他的几分钟观赏时间结束时,他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看了看展出的一些书法作品。

记者问他,在花费大量精力在网上和书中仔细研究这幅画卷的复制品之后,用近9个小时等待是否值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的,完全值得。”

[责任编辑:李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