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作为文化大国 中国正在进口什么

作为文化大国 中国正在进口什么

新华网思客2015年04月07日14:31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从海外引进来的各类电视节目在中国遍地开花、广受追捧。实际上,这种引进不单单是进口电视节目这样简单,而是对中国式文化模式的彻底颠覆。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堪称文化大国。古代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输出大国,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文化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大量进口奢侈品之外,还在大肆进口舶来文化。那么我们来盘点一下,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正在进口些什么?

电视节目非本土化

中国进口的文化产品中,各种娱乐综艺节目备受关注,高居榜首。回首过去几年,各种题材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称霸荧屏,并在各大卫视获得不错的收视业绩,成为新生代宠儿。然而,这些红透半边天的娱乐真人秀节目并非原产自中国,而是由国内制作团队或全盘接收、或部分借鉴,从国外引进而来。

从中国引进的综艺节目大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部分是原模原样直接照搬的,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就是买自韩国的同名节目,相比较韩国的《我是歌手》,中国版的《我是歌手》除了在部分规则上略加严格外,其他的节目形式和内容与原版相比如出一辙。最近热播的《奔跑吧,兄弟》稳坐国内收视冠军,面对这一节目,制作方毫不避讳地坦承,这是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的中国版。节目录制中,更是大方邀请了《running man》中的参与人员,作为嘉宾来中国体验了一把本土化的明星赛事,中韩明星的全力加盟占尽了媒体噱头,在众多综艺节目中火了起来。

另一部分进口而来的综艺节目,经过制作方的简单加工,也被搬上了电视荧屏。浙江卫视《转身遇到TA》就是美国《The Choice》的中国版,节目在搬上荧屏之前,结合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加以改造,减少了参加节目的人数,并更注重保护嘉宾的隐私。这种经过改造的综艺节目由于融合了本土文化,加之国外娱乐的创新精神,因而也十分卖座。就连以“真声音,真音乐”为主调的《中国好声音》也是浙江卫视花巨资从国外购买版权后引进的。作为风靡欧美的《TheVoice》系列节目在中国唯一正版版权的获得者,浙江卫视在制作《中国好声音》过程中,针对选手晋级规则、导师年龄、节目举办周期等方面进行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使得《中国好声音》凭借其独特创新的节目模式与实质性的影响力,迅速风靡中国,势不可挡。

除了娱乐综艺节目是舶来品之外,很多红极一时的电影或电视剧也从国外搬到中国的,韩版《妻子的诱惑》经过湖南卫视的简单包装,摇身一变成为《回家的诱惑》,至首轮放映结束,该剧收视率最高时超过5%,收视份额达26.7%,打败了韩剧《大长今》,创造了至今湖南卫视除《还珠格格》以外的最高收视纪录。如此辉煌的战绩令各大卫视纷纷效仿,大量的电影人、电视人更多地放弃了本土化的节目创作,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凡是在国外取得不错收视业绩的节目,都是经受住了海外市场考验的,将它们引进中国后,只需要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按照原版节目的设置、编辑、风格等进行中国式改造,就基本上能在中国继续火下去。

文化模式“Copy to China”

目之所及的范围内,我们看到的是,从海外引进来的各类电视节目在中国遍地开花、广受追捧。实际上,这种引进不单单是进口电视节目这样简单,而是对中国式文化模式的彻底颠覆。

以《中国达人秀》为例来讲,该节目源自英国的选秀节目 《英国达人》(Britain's Got Talent)。这是一档由明星助阵、给予普通平民才艺展示机会、从而实现达人梦想的综艺节目。在《英国达人秀》团队“监督”录制下,《中国达人秀》与原版的相似度高达90%,这一录制过程无疑是英国文化模式在中国的硬性植入。节目当中,选手个个效仿苏珊大妈,保持原生态,注重个体差异,这正是崇尚个性、强调个人成就的西方文化的突出表现。同时,节目十分注重后期制作,选择有看点的选手比赛的镜头作为播放重点,利用足够炫、足够雷、足够夸张的表演来吸引观众,在提高节目收视率上显得更为激进,注重眼前利润,短期导向性文化特征明显。

随着国外的文化模式陆续被“Copy to China”,注重传承、强调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以平和方式实现长期发展的中国式文化模式正在被蚕食。长此以往,这种痛入骨髓的病症将会使中国丧失文化创新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