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小贷公司的美丽与哀愁

小贷公司的美丽与哀愁

新华网思客2015年01月05日09:31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较高的小贷经营成本,使其在与民间借贷的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反而促使一些社会资金不通过规范的小贷公司进入市场,而是直接走向民间借贷。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财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2008年中国地方政府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以来,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迅速。大部分小贷公司的客户原来没有银行贷款记录,小贷公司事实上填补了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空白。小贷公司对地区金融运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包括向银行融入资金、与商业银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助贷”等创新业务,还有积极谋求向商业银行模式转型以及推进资产证券化等,这些都显著地增加了风险。如果相应的监管体系不予以完善,不仅不利于小贷公司的发展,而且还可能形成风险的积累,应予以重视。

界定业务性质,建立清晰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现有约束小额贷款公司的法规,主要是 2008 年 5 月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以此为蓝本制订了各类实施细则,但相互存在较大差异。如何界定小贷公司的市场定位和金融功能,成为小贷公司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发展趋势看,为明确小贷公司的合理定位,应设定一些基本经营原则。例如,应坚持“只贷不存”原则,使风险可以控制在行业内部,不至于向社会扩散。目前有小贷公司谋求向银行转型和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实际上是尝试将资金来源直接与公众资金联系,应当重点关注。有的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尝试开展“助贷”业务,小贷公司成为商业银行的专业助贷机构,其助贷功能是将商业银行的批发资金以小额分散的零售形式发放到小微企业中,这实际上可视为商业银行将小额贷款业务的审批、放款、催收等运营流程外包。在这些多环节的业务合作中,应建立清晰的风险评估制度。在支持合规和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小贷公司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风险向银行业和社会资金传导和扩散。

《意见》把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交给了各省政府,但对监管的具体部门未作明示,而是授权当地政府委派指定,这就导致了地方在金融监管体系上的差异。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各地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机构差异颇大,如浙江温州市规定由金融办、发改委、工商局、人民银行温州分行、温州银监局五部门联合监管。这种方式造成了多头监管局面,使得小额贷款公司面临多重申报和监管者的多重审查,增大了市场运行成本,也容易导致小贷公司的监管套利。

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着监管工具和措施的不足,以及专业水准的欠缺。不少市、县等基层政府监管部门现有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应付审批工作尚应接不暇,在这样的条件下,日常监管更难以深入。

随着小额信贷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应提上日程,明确小贷公司的监管主体、监管工具要求等,建立基本一致的监管框架,并考虑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账户管理系统和征信系统,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信用体系支持。

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小贷行业

小贷公司的扩张能力和负债率直接影响业务发展空间。现行法规强调,小贷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即负债率上限在0.5倍。对比当前监管机构确定的担保行业10倍、银行业10多倍的杠杆,在坚持小贷公司“只贷不存”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其负债率上限,允许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小贷公司从银行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就很有必要。

为了控制风险,在提高上限过程中还应强化一些风险约束。例如,提高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建立小贷公司的评级制度、建立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对小贷公司的检查评估制度等。这样,既可约束一些风险控制能力差的小贷公司的发展,又可促使经营能力强的小贷公司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从特定角度说,小贷公司业务的发展客观上具有替代民间融资的功能。社会资金要通过小贷公司进入小微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申请牌照的成本,在日常经营中还要缴纳 5.5%的营业税和附加,以及 25%的所得税。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间借贷活动实际上并不需要申请牌照,也在事实上不需要缴纳税款,不受严格的监管。因此,较高的小贷经营成本,使得其在与民间借贷的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反而促使一些社会资金不是通过规范的小贷公司进入市场,而是直接走向民间借贷。

目前,在小贷公司的监管制度中要求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20%,使得发起人股东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将小贷公司做大做强,也难以形成长远的经营打算。很多实例显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人在承担申请牌照、控制风险、做好运营管理等成本之后,综合测算下来,往往只能获得经营利润20%以内的分配,这可能倒逼本来有志于进入小贷公司的资金转入高利贷市场。而有的公司变相采取代持股东的形式,更是加大了治理上的隐患。

小贷公司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角度看,作为底层的金融零售商,小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熟悉小微企业客户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并且处于市场一线。这种商业模式,不可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资本金和受到严格限制的负债率,因为那必然会提高门槛,使社会资金难以持续进入。要拓展其商业模式的空间,就应从资金流入和流出两个环节探索,通过可行的制度设计,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吸引资金,通过信贷资产转让等形式提高盈利能力。目前,小贷公司在这两个环节都受到了十分严格的约束,显著影响了其业务空间的拓展。

围绕服务于小微企业的目标,在具体的商业模式探索方面,还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开小贷公司的利率限制、业务限制等,给予更大幅度的利率浮动区间。同时,允许小贷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投资、担保、咨询等增值服务,并鼓励加强企业状况良好的小贷公司上市。

随着小贷公司数量不断增多,经营的分化将更加明显,因此,整合的趋势也难以避免。应积极支持一些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强的优势小贷公司通过整合、并购以及委托管理多种形式扩大经营规模,促进整个行业更为健康地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刘少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