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尚品 > 为阿里巴巴的“迷途知返”点个赞

为阿里巴巴的“迷途知返”点个赞

新华网思客2014年07月29日09:43分类:尚品

核心提示:阿里金融的未来之路不在于直接做金融,而是做金融服务。而从事金融服务,就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关切,积极主动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合作。

董希淼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7月22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与中行、招行、建行等7家银行深度合作,为中小企业推出基于网商信用的无抵押贷款服务——网商贷高级版,据说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000万。

消息一出,引发了诸多关注。某媒体评论说:这是银行首次基于阿里巴巴平台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给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是阿里巴巴大数据价值在金融行业的一次应用。

其实,早在多年之前,多家商业银行就开始与阿里巴巴高调联手,开展基于中小企业网络信用的信贷合作,推出了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诸多金融服务。这其中比较重要的的主要有:

2007年5月15日,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杭州签署企业信用度贷款服务协议。拥有良好网上交易信用记录的杭州中小企业,可以借助这一记录更便捷地获得建行贷款。随后,双方联手开发了“e贷通”等贷款产品,以网上电子商务信用度评级作为贷款发放重要依据。

一个月后,6月29日,阿里巴巴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了网商融资服务协议,联合向网络市场上有一定信用级别的商户提供融资服务。工行以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会员的网络信用和网上交易金额作为参考依据,为其提供授信评价,并推出多种融资产品。

2009年8月3日,上海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政府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及阿里巴巴,在沪杭两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覆盖所在区域的网络银行“风险池”。随后一个短暂时期内,阿里巴巴以其平台上企业网络联保的模式与银行密切合作,业务覆盖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据媒体报道,当时的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甚至曾打算联合发起设立专门的网络银行,作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银行,共同致力于电子商务领域的金融服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社会热切期盼阿里巴巴与银行合作结出硕果、成为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强强联合的典范时,情况却悄然生变,而这种变化不为外界所知。事实上,早在2011年4月,阿里巴巴和建行的紧密合作已经宣告结束,与工行的类似合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之前的2010年4月,阿里巴巴拿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

与建行、工行合作从高调开局到悄然停滞,媒体普遍认为,是阿里巴巴和商业银行在思路和方式上的变化,对中小企业信用的不同判断标准阻碍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而阿里巴巴与银行当事双方,对此的说法各有不同:

阿里巴巴方面认为,与银行合作虽然解决了一些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合作方式本质上还是以银行原有的信贷流程为主。尽管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是能通过银行信贷门槛的小微企业却极为有限,而且电商平台上小微企业在网络上所积累的信用并不能获得银行的充分认可,大部分还是需要担保、抵押或者联保等形式。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融资额度低,银行信贷流程并不能高效实现他们的融资需求,效率并没有明显提升。

而银行方面,则是道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也或许是阿里巴巴主动搁置与银行合作的根本原因。相关银行认为,合作之所以减少甚至停滞,和阿里巴巴渐渐希望在银行的贷款收益中直接分成有关。据说,阿里巴巴提出要向企业收取与贷款相关的费用,遭到了银行的拒绝,银行认为这加重了客户负担,也增加了信贷风险。特别是,在拥有阿里小贷之后,阿里巴巴开始不满足于做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简单地向银行提供企业信息,它要求收取贷款额的2%作为收益。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