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美国监听世界:你所不知道的四个维度

美国监听世界:你所不知道的四个维度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5月27日08:52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我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布《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以下简称“纪录”),公布了美国实施窃密监听行动的具体细节,中国政府和领导人、中资企业、科研机构、普通网民、广大手机用户等均有涉及,QQ、飞信等聊天软件以及网络游戏都成为美国获取情报的渠道。

新华社记者程士华 南婷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我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26日发布《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以下简称“纪录”),公布了美国实施窃密监听行动的具体细节,中国政府和领导人、中资企业、科研机构、普通网民、广大手机用户等均有涉及,QQ、飞信等聊天软件以及网络游戏都成为美国获取情报的渠道。

【第一:手机】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养成了“机不离手”的习惯,出门如果没带手机,仿佛心里就好像丢了魂一样。可是,如果知道你的手机处于被监控中,你的短信、通话记录等都可能被人随意窃取,你还敢和手机“零距离”吗?

根据“纪录”,斯诺登曝光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接入全球移动网络,每天收集全球高达近50亿份手机通话的位置纪录,并汇聚成庞大数据库。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搜集全球手机短信息,每天收集大约20亿条。

苹果和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被称作“数据资源的金矿”,美英情报部门2007年就已合作监控手机应用程序,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度将这方面的预算从2.04亿美元追加到7.67亿美元。

一些美国媒体认为,美情报机构对嫌疑人相关电话进行窃听以掌握情报并非新闻,但涉及国外如此海量信息的收集相当不可思议。

【第二:互联网】

互联网对当前很多人不仅意味着工作需要,也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正是因为互联网的重要性,美国对互联网的监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纪录”内容显示,美国专门监控互联网的项目非常庞大,可以监控某个目标网民的几乎所有互联网活动。英国《卫报》披露,美国情报人员利用名为“XKeyscore”的项目监控互联网活动。该项目在全球多处配备500个服务器。这家报纸评价其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最庞大”监控项目,称情报人员“可以监控某个目标网民的几乎所有互联网活动”。

巴西网站Fantastico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采用MITM攻击方式,通过虚假的安全认证伪装成合法网站,以绕过浏览器的安全防护并截取用户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曾通过这一方式伪装成谷歌网站成功获取用户数据。

英国《卫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与以色列共享原始监听数据,且可能包括美国公民的邮件和其他数据,而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坚称不会把监听目标锁定在美国公民身上。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曾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国数据中心之间的主要通信网络,窃取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并且保留了大量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可以获悉这些通信记录的发出者、接受者以及双方通讯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第三:中国政府机构】

据“纪录”内容显示,中国的政府机构是美国窃听的“重点关照”对象。白宫的一位外交政策助理也曾透露,美国曾在1990年8月落成的中国驻澳大利亚新使馆的每间办公室的混凝土墙里埋设了光纤窃听器,这种细细的玻璃丝在全面安全检查中没有被发现。直到这件事在前些时候被泄露给《悉尼先驱晨报》和其他新闻媒体后,才引起中国的警觉。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已被曝光的一份美国2010年的“监听世界地图”包含了世界90个国家的监控点,中国作为美国在东亚的首要监听对象,北京、上海、成都、香港及台北等城市,均在美国国家安全局重点监控目录之下。从2009年开始,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入侵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电脑和网络系统,中国大陆和香港已有数百个目标受到监视。在香港的目标中,多数是大学、政府官员、商人和学生。

【第四:中国企业】

据“纪录”内容显示,《南华早报》公布的对斯诺登的采访说,美国政府正大规模入侵中国的主要电信公司,以获取数以百万计短信内容。斯诺登表示,美国监控远不止这些,“美国国安局做各种事情,诸如入侵中国移动电话公司,以窃取你们所有的短信数据。”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曾与加密技术公司美国安全服务商RSA达成了1000万美元的协议,联合在加密算法中加入漏洞后门,旨在削弱软件加密标准,辅助相关机构RSA开展大规模监控程序。RSA的中国客户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以及电信设备商华为和家电制造商海尔等。

德国《明镜》周刊、《纽约时报》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人员不但窃取了华为的电子邮件存档,还获得了个别华为产品的源代码。美国国家安全局渗入华为的深圳总部,因为该公司通过总部处理每个员工的邮件往来,所以美国人从2009年1月起就读取了该公司很大一部分员工的电子邮件——包括公司高管的邮件。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