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城市安全 上海徐汇公安“数”治有方

安全是城市运行最重要的“标尺”。在人流稠密、交通繁忙的中心城区保障民生安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从前端到后台,从行动到理念的高度契合。近年来,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通过打造数字警务综合应用系统,探索数字驱动的警务“数治”新模式,实现地区安全理念从“管理”向“治理”的深刻转变。

“一扇门”办结大小事

“60年代肇嘉浜路某弄某号,仅通过一个姓名和住址,能开历史户籍证明吗?”“能,几分钟就能查到。”在枫林路派出所,由于辖区内有旧式里弄,户籍人口迁移变化大,新旧居民出于房产、征信、政审等各种用途前来办理业务,历史户籍查档量一直居高不下。不过在今年6月,徐汇率先完成纸质户籍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后,上述信息查询已不再是困扰。

“我钱包被偷了,能帮忙找到吗?”一位失主在自助报警机上登记了案由和身份信息,没想到被盗财物当天找回,不禁连连称奇。年初,“自助报警机”亮相徐汇区各派出所,该系统全量采集110接处警和群众来所报案的接警数据,让每起案件都可追溯、可倒查,以确保“无条件受案”和“不漏过每一个案件”。

“户籍档案一键可查”和“自助报警机”是上海数字警务应用的生动展现。对标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徐汇公安分局树立“整体政府”服务理念,打造徐汇数字警务综合应用系统,打通汇聚跨部门跨警种“数据烟囱”,将数据流与业务流融为一体,让市民“进政府一扇门、办身边大小事”变为可能。

2.jpg

“轻应用”壮大共建共治“朋友圈”

徐汇区作为上海超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公共安全、社会治理、治安管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为此,徐汇公安分局上线了“治安管理子系统”——民警移动端“汇治安”APP和社会移动端“汇智通”微信小程序,利用数字化“轻应用”让共建共治成为新常态。

“轻应用”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功能设置实现信息共享,构建起诚信体系和警民协作模式。比如居委干部、楼组长、社区志愿者可通过小程序实时了解地区关怀人员需求,方便及时跟进关心。依托小程序,不同单位或从业人员可以参与日常治安和消防等自查管理,参与意识、自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上线以来,1.6万余家单位通过小程序上报自主检查2.7万余次,形成了单位主动自查、民警审查监管的“良性互动治理”新模式,社会单位既是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更是获益者。

“管理”变“治理”,“小案”连民心

近三年来,徐汇区110警情数、报警类110警情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收到表扬信、锦旗数逐年攀升。“一降一升”表明徐汇公安“情指勤舆援”融合作战体系的逐步成熟。依托数字警务综合应用系统,徐汇公安分局从掌握社会治安、城市秩序、安全运行等多个重点领域态势的“警情”出发,对海量的110警情数据进行细化分类、标签治理,多维度、细颗粒地分析出地区各时段、各区域、各路口、各类型警情分布,指导辖区派出所、街镇科学安排勤务力量,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跟着需求走”。

3.jpg

在赋能精准指挥决策的同时,系统也赋能了高效指挥调度。在分局指挥中心,“一屏”展示警情发生地周边多个实时监控画面,屏幕上一个个闪动的亮点对应街面一辆辆行驶的巡车,巡逻防控精确到“米”,指挥体系实现智能化、可视化、扁平化。“数字化警务的推进,倒逼基层警务运行机制和勤务制度进行改革,推动了地区安全理念从‘管理’向‘治理’转变,防范风险能力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据徐汇公安分局主要领导介绍,转型以来,全局整体规范执法的能力、打击防控的效能、服务为民的水平得到提升,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治理“小恶小乱”、办理民生小案上,有“温度”的执法“管”出人情味儿,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杨子华)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