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鼓县:运用“三大课堂”走出党史学习教育特色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西铜鼓县立足实际搭建线上课堂、精耕细作丰富线下课堂、紧抓重点夯实实践课堂,整合碎片化的学习平台、培养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习惯、筑牢党史学习教育基础、练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形成了铜鼓县党史学习教育特色。

——立足实际搭建线上课堂,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针对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铜鼓县一方面设立流动党支部,另一方面建立流动党员微信学习群。搭建线上“互联网+党史学习”平台,抢占线上课堂,除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每周一次学习外,推出“铜鼓红色故事”专栏,录制《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网课,开展“党史学习云平台”“历史有声”“党史微课堂”,其中铜鼓红色革命历史视频《三代传承守护心中那片红》、沙画视频《第一任县委书记陈逸群》和风光片《印象铜鼓》等作品深受流动党员欢迎。

同时紧抓“两新”组织党员党史学习教育,针对企业党员少的情况,采取属地负责或建立企业联合支部,或将企业党员纳入乡镇机关党支部开展党员学习教育;针对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党支部则由其主管部门民政局党委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做到了流动党员和“两新”组织党员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精耕细作丰富线下课堂,党员干部全覆盖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掉队。

线下课堂是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铜鼓县坚持“全覆盖、创特色、抓重点,补短板”,做到规定动作走实、走深、走心,努力让党史学习教育“鲜活亮丽”。

通过组织开展“天天红色故事会”、铜鼓红色故事创意沙画、公交站台红色文化展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快闪等一系列活动,用一个个红色故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一幅幅通俗易懂的创意沙画,让党史学习教育既保留“原味”,又富有“新鲜感”;创作编撰《铜言红语》《铜鼓红色记忆》等红色书籍,排演红色山歌剧《绣红旗》,让沉睡在历史中的铜鼓红色文化“活”起来;利用城市霓虹灯、公交站台等场所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同时在全县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村镇、进家庭“六进”宣讲活动,在中小学中开展“进课堂、进教材、进教案、进头脑”“四进”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浓厚;组织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和参观“大塅水库精神”红色研学馆等活动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令人眼前一亮。

铜鼓加强红色旅游景点的宣传包装,红色研学成为铜鼓文旅经济靓丽品牌。为了把学习做扎实,防止热热闹闹走形式,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应知应会的党史知识,举办知识竞赛,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5-6点全县干部进行党史知识“一月一考”。考试形式有开会“沙场点兵”、现场笔试或网上测试,对不及格的进行通报,并组织补考,让党员干部把应知应会的党史刻到脑中,记到心上,传递和落实到行动上,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掉队。

——紧抓重点夯实实践课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急难愁盼”事一件都不能落下。

铜鼓县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建议和群众急难愁盼事。通过梳理和广泛征求意见,结合铜鼓实际,确定民生实事29件。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周一例会,热切和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反映诉求,积极开展环境综合卫生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有针对性地出台支持和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解决就业难问题、停车难、入托难、上学难和看病难等老百姓的难事愁事揪心事;开展“亲情连线”和“以孝治家”活动,为留守儿童、老人与在外务工的亲友搭建“连心桥”,让他们实现老有所养和“云团圆”。

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亲情连线”活动567场次,覆盖4854人,走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家庭近600户,大塅集镇居委会和公益村成为全国以孝治家试点单位。

为了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实,严格实行清单销号制度、群众满意度评议制度,对推诿、拖拉和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发督办单直至追责。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让全体干部在解决矛盾问题中拉进群众距离,让群众生活有“质感”、组织关怀有“温度”、干部本领更“强壮”。

目前,收集到的1746件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建议已办结1422件,第三方平台征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事20件全部办结,28件民生实事已办结19件,占比67.8%,未办理完成的民生实事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都已经倒排了完成时间表进度表,实行挂图作战,在12月份全部完成或办结,做到一件实事不落下。(刘辉 杨芳)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