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休闲已成为居民重要日常生活选项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0日电(记者陈爱平、陈云富)中国旅游研究院9日报告分析,我国国民不断注重生活品质提升,休闲正成为继生理活动、工作或有偿家庭生产经营活动之后的重要选择,文化休闲已成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日常生活选项。

据了解,这份报告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自主网络平台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沈阳、武汉、南京、杭州等10个城市进行调查,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从休闲时间、休闲内容以及休闲空间等方面对国民休闲进行探讨,分析案例街区访客休闲行为特征,提出了推进国民休闲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2021年第三季度学术成果线上发布活动”上,该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雪介绍,从休闲活动总体结构来看,选择消费购物的城乡居民占比具有绝对优势,为60%左右,其次为文化休闲,占比20%左右,居家休闲和体育健身次之。对于城镇居民,随着闲暇时间增多,消费购物占比下降,而文化休闲比重上升。节假日与工作日相比,选择消费购物的城镇居民占比下降1.48个百分点,文化休闲占比上升2.8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城镇居民文化休闲意识日益增强。与2019年相比,2021年选择消费购物、文化休闲的城镇居民占比稳步上升,而选择体育健身、居家休闲的居民占比有所下降。随着闲暇时间增多,城镇居民消费购物占比增幅在收窄,文化休闲占比增幅有所扩大。与2019年相比,2021年调查中,城镇居民工作日、周末、节假日消费购物占比增幅分别为6.6%、4.96%、2.47%;相应文化休闲占比增幅分别为2.8%、2.37%和3.81%。

从文化休闲内部结构来看,65%左右的城乡居民最喜欢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以及选择去戏院、歌剧院、音乐厅等听戏曲、歌剧、音乐剧等休闲活动。

比较城乡居民、退休居民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发现: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退休居民更喜欢学习科学文化和参与书法绘画集邮等休闲活动。选择这两项休闲活动的退休居民占比远高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尤其是书法绘画集邮等文化休闲活动,退休居民占比12.12%,而城乡居民占比仅为4.5%左右。在所有文化休闲活动中,农村居民最喜欢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随着闲暇时间增多,选择去书店、图书馆和参与学习科学文化活动的城镇居民占比有所减少,而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和实地观看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的城镇居民有所增加。

此外,从休闲时长来看,受访者休闲时间每日平均3.8小时至4.4小时。城镇居民休闲时间与可支配时间紧密相关:节假日休闲时间最多,平均每天4.40小时;周末次之;工作日最少,为平均每天3.82小时。农村居民休闲时间介于城镇居民周末与节假日之间,平均每天4.36小时。有意思的是,退休居民休闲时间相对较短,平均每天3.81小时,这可能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参与照顾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等活动有关。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居民休闲时间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工作时间过长、休闲时间不足仍将成为影响国民休闲需求进一步释放的关键因素。对时间利用结构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城乡居民工作时间较长,城镇居民8小时以上及农村居民6小时以上占比均超过50%,其中,工作时间10小时以上的城镇居民占比达15%。

从休闲半径看,城乡居民休闲半径以中短距离为主。87%的受访者选择在3公里范围以内进行休闲活动,其中距居住地1公里至3公里的空间范围更是构成了国民休闲的主要活动空间。随着闲暇时间增多,选择远距离休闲的城镇居民占比略有提升。

报告建议,国民休闲更加成为短期内旅游受阻后的重要替代,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报告建议,基于对国民休闲行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判断,应进一步增强国民休闲意识、优化休闲时间制度安排、平衡国民休闲需求与供给以及优化城市休闲供给布局等。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