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党建引领”成为众多领域中的一个“热词”,那么究竟什么是党建引领,党建如何让大家更为可感、可知,进而更有获得感?在12月30日发布的“第三届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中,上海基层探索将党建与小区服务升级、营商环境提升等百姓身边事结合起来,让“宏大”主题变得“具体而微”,更加可感知、有获得。

深入社区治理为社区自治赋能

在社区生活中,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以自治运行或企业化运行为主。面对居民所关注的小区业委会不尽责、运作不透明,物业服务满意度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闵行区推出了“红色物业”项目。

该区组建的涵盖138家辖区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服务企业党建联盟”,为每个居民区配备“五员”(社区警务员、城管执法员、房屋专管员、法律顾问员和网格巡查员),推动公安、房管、城管等力量进社区。同时,建立业委会运作规范化评估标准、物业服务综合评价标准,引入物业服务“红黑榜”制度。通过将党建工作引入社区,为社区在自治基础上引入更多政府资源和制度建设,提升社区环境、解决社区难题,让居民对于党建工作更有感知度和获得感。

党建工作还是联结区域资源、向社区导入资源的一个平台。杨浦区平凉路街道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居民区党组织,成立了平凉社区滨江联合党委,并制定了滨江联合党委党建联建项目认领清单。今年10月,由阳光城集团、水务建设公司共同认领的宝立公寓社区睦邻空间微更新项目已完成改造。

提升营商环境 以党建为企业解难题

随着“两新组织”在市场主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做好其党建工作越发重要。在缺乏体制约束力的情况下,只有让企业和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才能使“两新组织”党建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融入。

在宝山区,“园区通”用企业、商户最习惯的信息化方式加强连接,把信息沟通、诉求解决等功能叠加于一个线上平台。据了解,“园区通”包含“通知公告”“红帆港”“企业(商户)社区”“员工社区”四大基础板块,其中“企业(商户)社区”“员工社区”板块设置了“找管家”链接,平台注册用户可一键寻求职能部门的帮助。今年2月,平台上线“疫情防控”板块,供企业和员工上报疫情线索;下半年又上线了“人民信箱”板块,便于广纳民意民智。

1.jpg

入住该区罗店工业园区的上海宝翼制罐有限公司厂区因强降雨导致仓库积水、物品受损、员工出行困难,园区“红色管家”立即协调市政部门应急排水,并与罗店镇建管中心对接,为企业在道路修缮中预留雨水井,第一时间解决难题。

找准企业的真实需求并切实满足需求,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实现营商环境提升,让企业从党建工作中得益,从而让“两新组织”党建获得自我生长的活力。

普陀区探索了“楼委会”模式。在近铁广场推出的“楼委会”联合楼内知名互联网企业饿了么建设1300多平米的党群阵地“近铁e站”,是首个集楼宇党建、外卖骑手驿站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楼委会”还整合楼内资源,促进共建共享,如楼内教育机构为白领父母们开展暑托班、亲子类活动。

打造活动阵地成为居民走得进、愿意进的服务空间

党建工作其实也在市民身边。在嘉定区,居民可以在区党建(群团)服务中心接受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学习救护知识技能、创伤救护方法、心肺复苏操作等。设置于服务中心的“我嘉书房·红色主题馆”提供24小时自助借阅服务,成为周边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服务中心还举办了“洪德直播间”,邀请区内委办局负责同志与“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务工作者、社区党员骨干进行面对面交流,提供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舞台。

虹口区于2018年8月底相继建成35个市民驿站,构建形成了15分钟城市基层党建活力圈、社区生活服务圈和网格化城市管理圈,可基本满足党群服务、事务办理、老人就餐、日间照料、看病配药等需求。在嘉兴路街道第一市民驿站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白天来这里一起聊天、学习、娱乐,晚上再各自回家,已经成为生活常态。驿站还增设了烘焙、健身、舞蹈、亲子活动等,青年白领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在北外滩街道,上海大厦等8家星级酒店中外总厨被聘请到市民驿站里的社区食堂担任顾问,指导并不定期地下厨掌勺,吸引了一批白领前来就餐。(邓侃)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