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扶贫干部的“十八般武艺”

对接市场,为扶贫产业出谋划策;帮忙推销,使贫困户产品有了销路;从点滴做起,为扶贫事业引来涓涓细流……近年来,奋战在江西省上高县扶贫第一线的扶贫干部们,在贫困户需要的各个方面,尽显“十八般武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真心、真情帮扶。

上高县墨山乡坑林村帮扶干部黄翔宇正坐在76岁贫困户李林牙的家中,帮助二老扎竹扫把。

“这一家人年纪大了,没有劳动力,只会编扫把来补贴家用,我有空就上户搭把手,也就慢慢学会了。”黄翔宇说。

蒙山镇楼下村有的贫困户家用电不便,时常出现电路接触不良的问题,该村扶贫第一书记黄伟干脆自学电工知识,帮助查电路,换老旧的电线、电灯。得知贫困户潘国华家里电路年久失修,经常短路导致停电,他带上工具上门,改造了老旧电路,排除了问题。

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沉淀着扶贫干部们在帮扶工作中所倾注的感情和精力。通过这种“互动式”接触,拉近了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感情,扶贫干部能了解到贫困户最真实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工作。

出生于1990年的黄赟是上高县墨山乡人民政府的一名干部,2017年7月来到坑林村参与帮扶工作。她的帮扶对象是一名患有脑梗和高血压的老人,需要不定期测量血压,老人身体不便,出行存在一定困难,而家庭医生上户的次数也有限。黄赟自掏腰包,主动为老人购买血压仪,还联系卫生院,跟护士学习如何测量血压。

发展扶贫产业,如何对接市场同样需要扶贫干部发挥“武艺”。蒙山镇浒江村支书晏邓平在了解到新品种丝瓜有市场后,开始学习丝瓜种植、管护技术,带领村民和贫困户一起种植,既当“销售员”又当“技术员”,如今村里种植丝瓜30多亩,年利润10多万元。他说:“发展种植产业可不简单,每个环节都有‘大文章’。要看准市场、打开销路,才能少走些弯路。”

上高县扶贫干部因地制宜、因时施策的帮扶,为脱贫攻坚注入持续动力。据上高县扶贫办统计,经过不懈努力,上高县脱贫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4%降至目前的0.135%,累计减贫8694人。(分析师洪鸣 通讯员陈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