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专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开方治病”

“头花蓼全草入药,适应性强,生长期短,所以选择在黔西县1200米左右海拔高度种植最为适宜,种植早一点的,还可以收2茬,在开厢种植时,平地以东西向开厢为佳,缓坡地要斜向开厢,防止水土流失。但近期雨水较多,头花蓼怕涝,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排水,避免烂根。”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红梅一边查看头花蓼长势,一边和农技人员及药农探讨。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红梅查看头花蓼长势)

近日,毕节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及中药材技术服务干部组深入县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处方”,确保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毕节市认真谋划,充分整合资源加大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力度,组织中药材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强化技术指导,现场指导农民开展生产工作,为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天麻属于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在天麻栽培中,它的块根容易腐烂,一般是土壤积水导致的,所以在多雨季节,要及时给其根系排水,在容易积水的地方挖穴时,为避免积水,可以稍微使穴位有一定的斜度。”在七星关区放珠镇,市中药材技术服务站专家告诉当地药农。

专家组与当地农户交流时表示,毕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大家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选准特色中药材,我们会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交给你们,力争在一年的时间内把你们‘农民’的身份转变成‘药农’,让大家都学会种植中药材。”市、县中药材技术专家纷纷给当地农户吃下“定心丸”。

(专家组实地开展近野生林下天麻种植技术培训)

“我原来种植苦参,根系直接往下长,专家给我指导后,我种植的苦参根系向四周延伸,产量提高了不少,我们刚才挖了几株鲜株称重,一株4.8斤,一株5.6斤,一株5.2斤,平均鲜株重5.2斤,我现在一亩种植2600株,可以收获先品13520斤,按2斤左右干一斤计算,起码可以干6000斤以上,一亩地我可以收入3万元以上。而且苦参对治疗拉肚子特别好,以前毕节就有‘鞣酸苦参碱胶囊’,那时候我就吃过,效果特别好,所以后来我就种植苦参,以后有专家技术支持了,我明年还要扩大规模种植。”一位药农高高兴兴地说。

为精准开好“处方”治好中药材生产“病”,毕节领导带领专家团队走进田间地头,点对点为农开展服务,面对面互动交流。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探路子”、“找票子”,中药材产业链延伸接二连三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高敏、邱炼)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