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青十年 青海海北州变化喜人

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对口支援青海等四省藏区的战略部署,决定由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

十年来,在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海北州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截至2019年底,海北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4元,同比2009年的4023元增长245%,全州提前2年实现整体脱贫。

扶贫也扶智

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山东准确把握对口支援的阶段性要求,把助力海北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对口支援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扶贫与扶智双轮推动的高效途径。

十年来,山东省累计安排援建资金18.04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27个,计划外捐款捐物2.51亿元,海北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山东省累计投入1.41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游牧民定居项目5222户,民居改造项目1950户,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项目6个,建设新农村和高原美丽乡村项目1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 

加快海北发展,人才是最大短板。十年来,山东累计举办培训班717期,为海北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7610人次;组织选派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专家人才,到海北开展智力帮扶活动1000余人次。海北累计选派204名党政干部和1557名技术人员,到山东挂职学习,提高了素质能力,为海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输血也造血

十年来,山东省累计安排村集体经济扶持专项资金1.09亿元,对海北州214个行政村和青海湖农场4个分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发展藏羊、牦牛、冷水鱼、藏香猪养殖和油菜、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全覆盖,既让村两委组织有了“活钱”,又带动当地农牧民转移就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山东省还积极扶持海北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累计投入2240万元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网络,扩展农畜等特色产品销售渠道。电商服务网络带动和培育脱贫经济市场主体34个,惠及贫困村73个,带动贫困户919户2096人,年人均增收1200元。

为解决自身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山东省累计投入1.17亿元在全部乡镇建成30处农牧民培训中心,覆盖基层群众20余万人。

支援也互惠

加快海北发展,产业是基础。多年来,山东立足海北特色优势,不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同时,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援建工作,推动海北把政策优势转化发展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依托海北州门源县冷水资源优势,山东投入援青资金2300万元建立了冷水鱼育苗繁殖基地,年孵化虹鳟苗180万尾。目前,已销售鱼苗68万尾,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18万元。

山东省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领队、海北州委常委、副州长赵庆平说,今年以来我们深入推进门源与威海市企业合作,开发养殖大西洋鲑等三文鱼优质品种,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山东与威海陆海接续养殖、产业合作共赢。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对第四批山东援青管理组表示了肯定:“山东援青干部管理组,心系海北,履职担责,精心谋事,倾力抓事,积极办事,展现了轮换后的新担当新作为。”(王力 通讯员:怀心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