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日记|感染科医生宋方敏:逆风而行"安家"隔离病区

秦楚网2020年02月23日22:01分类:社会文化

我叫宋方敏,是郧西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从1月23日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30天。时间不长,但对我及我的医护战友们来说,却非比寻常。大灾来临,我们选择了逆风而行;瘟疫肆虐,我们放弃了安全自保。这30天我们以隔离病房为家,把隔离病友当亲人度过了一个让人终身铭记的春节。

我不必在为我们医务人员说什么,因为社会给予我们的已经很多。每次夜深的时候我脑海里最常浮现的就是隔离病房里那一双双会说话的眼睛,从他们的目光里我读懂了生命与健康的意义。

宋方敏

 

A某,我们隔离病房的第一个患者,男,38岁,为人谦和,话不多。当他准备迈入隔离病房时,佝偻着身子,低着头,还有怎么也抬不起的右脚,那一脚似有千斤万斤重。“来,进来吧!别怕,这里面有我们陪着你。”隔离病房里传出了我们护士温柔的声音。A某终于抬起了头,带着口罩只漏出紧缩的眉头和微弯的眼睛,目光投射出的是迟疑、焦虑和恐慌。“没什么,这里也是医院病房,只不过是要稍微限制一下你的活动。”隔离服里传出医生铿锵有力的声音。A某终于抬起右脚跨入病房。隔离病房的门迅速关上,这时他又迟疑了一下,下意识的回了一下头。在护士的安排下,他住进了一个单独的房间。治疗也迅速跟上,然A某的治疗并不顺利,尽管各种抗病毒药都用上了,他还是持续高烧。每次查房都发现他目光投射出乞求,而且越来越强烈。如果还找不到办法我将无法在面对他的目光。于是我们分析病情,找原因。认为患者炎症反应较重,考虑适当使用激素缓解炎症反应,同时给予中成药缓解症状。护理也更加细心,测体温,温水擦浴。为鼓励多喝水,护士总是把水倒好看着他喝下去。果然患者发热很快控制住了。再查房时从他的目光里看到了希望,似乎在说:“看来我有救了!”。那一天,我们告诉他:“明天你就可以出院了”。“谢谢、谢谢……”尽管他在不停的说谢谢,但我还是不自觉的去看他的眼睛,那里迸发出无以言表的惊喜,让我们也不由自主的跟着兴奋起来。

郧西医院3

 

B某,来时病情偏重,肺上感染面积较大。管床医生告诉我这个病人非常难交流,对我们医生护士的话不屑一顾。第二天查房我就重点去看了一下这个病人,50多岁,男性。说话有条理,但咄咄逼人。我再次观察了他的眼睛,“不信任!”是的,他微抬的头颅,低视的目光告诉我他对我们极不信任。“大叔,你这个病没有想象的可怕。它属于病毒性肺炎范畴,我们治过很多病毒性肺炎,绝大多数效果都很好。”我慢慢跟他聊起来。能感觉到他似乎放弃了一些傲慢,但却没有选择完全信任。不久后又听到护理人员反映,B某总是不愿戴口罩,而且选择护士跟他操作时,如打针、抽血时对着护士咳嗽。我立刻觉得这个事不能再姑息了。于是再次跟他会面,他看到我来了,态度会稍微好一点,但眼神中仍然显露出些许傲慢。我说:“大叔,从你的谈吐看得出你以前也应该是个干部(其实我们询问流行病学史时已经跟他家属了解过一些情况)。你是有见识的人,在这里,在隔离病房里只有我们能给你提供帮助,能够救你的也只有我们。你说是不是呢?””啥?”他听了这话,有点措不及防,眼神里透漏出惶恐。“你放心,我们只是想跟你好好沟通一下,你需要听医生、护士的话。只有我们配合好了,你的病才好的快不是?”。看到他眼神变化,我才话锋一转,“根据你复查情况来看,第一阶段治疗是有效的,你看你是不是已经有一天没发烧了?”“是的,我,我其实没有不配合,我,我以后一定更加配合。”他目光再次和我们对视,之前的傲慢和不信任再也找不到了。直到出院他都成了我们的好朋友。确诊后他转到三人间,一起来的新病友,他总是很乐于帮助别人,给别人做思想工作,解决心理问题,效果往往比我们医生护士直接做还要好。

郧西医院2

 

C某,家人好几个被感染了,而且都住在不同的病房。来时已经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呼吸频率加快,属于重症型。我们第一时间给她查房,看她紫绀的面容、急促的喘息,情况非常不好。但不能直接跟她说,因为从她眼神里我们看到了“无助!”她的老伴、儿子都还都躺在医院里了。“你的老伴、儿子现在情况都好转了,你也会好起来的。”我们一边帮他吸氧、接无创呼吸机一边跟她传递信息,来不及观察他的眼神和表情。当所有紧急治疗处理完毕,患者呼吸明显平稳下来了,我们再次跟她聊了起来,“感觉怎么样,好点没?”她点了点头,眼神里分明在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因为病情重,我们一开始就用了最强方案,抗病毒、免疫球蛋白、激素、无创呼吸机支持……,护理团队也派出最强阵容为她提供最优质的的护理,每一点风吹草动都及早干预。患者好转的比我们预想的还快,很快脱了呼吸机。当我们都以为胜利在望时,患者再次出现发热,怎么回事?复检,发现患者合并了严重的肺部细菌感染。再次和她交流时,发现她的惊恐虽然还在,但却少了些无助,取而代之的是期盼。果不其然,细菌感染很快控制住了。患者出院了,当着所有医生和护士的面,她给我们深深鞠了一躬。当她抬起头时,我再一次感觉到她目光里的感激,是那么真诚、那么让人难忘。

……

我们看过的病人很多,但能把目光烙印到你心里的却不多。或许是因为那层口罩、或许是因为隔离的那堵墙、或许是防护服里有着跳动更加热烈的心脏。我们用目光交流、我们用目光拉近距离、我们用目光走进彼此,我们一起携手,战胜病魔,迎接明天的太阳!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蒋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