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企业公益慈善迭代升级需更多政策支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06日08:57分类:社会文化

新华财经北京12月5日电(记者何燕燕)12月4日,在“企业战略公益:理念、结构和效能”专题研讨会上,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公益慈善亟待迭代升级,应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讲好公益慈善“中国故事”、增强企业获得感、荣誉感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从事公益慈善的积极性,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DSC_8811

企业战略公益:理念、结构和效能”专题研讨会现场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指出,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出台后,进一步规范了公益慈善事业、社会组织的行为,对以往一些概念边界不清、法律责任模糊的方面给予了明确,总体促进了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经过三年的贯彻、实践,有的配套政策如慈善信托税收优惠等还需加以完善,更多考虑如何提升企业从事公益慈善积极性、保护他们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同时,应当讲好中国公益慈善感人故事,倡导人人向善。

基金会中心网执行副理事长兼总裁程刚介绍,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主体力量。2018年,我国企业捐赠约占社会捐赠总量的61%。其中,民营企业捐赠占据企业捐赠总量的一半。企业类基金会或将是我国企业捐赠的重要主体。截至2019年11月20日,我国共有企业基金会1312家,约占我国基金会总量的17%。但我国企业公益慈善发展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国家官员应盛认为,企业公益慈善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所有企业利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院长李勇认为,公益慈善在企业内部从策略性、工具性认知向主体性地位转变,应是企业战略公益的应有之义。未来企业构建战略公益体系需要从顺应社会创新发展趋势、把握各方价值增加等多个方向着重考虑。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指出,企业公益慈善品牌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显性指标,要使公益慈善事业做得更好,需要各参与方获得感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华俊建议,应把“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由此带来的理念上、理论上、方式上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