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鸽还是煮鸽?没有地球一切免谈!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1月06日08:58分类:社会文化

11月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布声明称,美国已正式通知联合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声明称:“根据协议条款,美国向联合国发出了将退出的正式通知。退出将于通知发出一年后正式生效。”

位置决定想法,发达国家可以毫无顾虑地放飞“鸽子”,而处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连饭都吃不起,只能将“鸽子”煮了果腹。两类国家争论如何正确对待“鸽子”,殊不知倘若没有了地球,也就没有了鸽子,一切都将免谈!

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环保理念的接受度不同。没有谈判话语权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这些产业基本上都是高污染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别无选择。这让人不由地想起了之前活跃的16岁的瑞典青少年气候活动家格丽塔·桑德伯格,在9月23日的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就环保问题发表演讲,声泪俱下地控诉各国领导人,“你们怎么敢用空话偷走了我的梦想和我的童年?”格丽塔的号召过于理想化,正如普京所评价的:“没有人向她解释,现代世界是复杂且不同的,生活在非洲和很多亚洲国家的民众想要生活在与瑞典同等财富水平之中,那应该怎么做呢?”这类抗议及后续所谓的气候罢工活动仅仅是空喊口号,除了阻碍交通造成了更高碳排放之外并无其他益处。这场控诉也只是西方利益集团为了暂缓局势弄出的一场闹剧。

那么发展与环保又该如何选择?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环保的路,这个过程可以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直观表现。

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了一个国家环境污染程度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恶化程度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库兹涅茨环境拐点之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快速增长大肆透支资源,高产出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环境因此急剧恶化。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上升,发达国家凭借着先进的科技实力在国内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同时将高污染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从而在国际环保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现在遭受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既不能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更不能如格丽塔说的那样放弃发展回归原始社会。因为疯狂掠夺资源换取的收入远远无法弥补恢复环境所需的投入,环境的恶化将会使经济形势更为恶劣,国家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发展中国家不能放弃发展,否则只能在贫困中不断挣扎。发展中国家只能选择一条将发展与环保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要条件是发展,为解决环保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于全球环保问题还存在很多分歧,国际间的环保合作也阻碍重重。在公众开始对环保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发达国家为了规避国内的高环境标准,将国内落后产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这些落后产能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又用环保名目的贸易壁垒阻止发展中国家低价商品进入,从而保护国内市场。在当下,大部分国家都开始关注起生态危机与环保问题,并且组织多场国际气候会议,商定国际环保合作事项,但是各国间仍然有诸多分歧。在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各国也有不同看法,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认为地球并非变暖而是一直在变冷,因而着力推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没有产生统一的科学结论之前,这是个认知上的大问题。

对于权利与义务的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拥有不同话语权。发达国家片面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义务而忽视其经济实力,夸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世界环境的破坏,致使发展中国家陷入“绿色陷阱”(注:“绿色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因无视自身经济状况而过快推行环保政策导致自身经济发展受阻的状况。)国际环境保护立法约束力较弱,没有哪款国际环境条约可以被强加于任何一个国家。同样,气候协定将所有国家置于一个框架内,势必会对各国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各个国家间也会因为各自利益而产生摩擦。

面对日益加剧的全球环境危机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保分歧,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从国际发展角度看,发展中国家不能一味追求环保而放弃发展,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将发展摆在首位,只有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才能为环境与资源提供更好的保护,走一条边发展边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减少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大幅量化减排,承担历史与道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共同促进全球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

从国际环保角度看,发达国家想要环保而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其平衡点在于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各国应当齐心协力构建命运共同体,摒弃狭隘的利己思想,拓展共同利益,减少利益摩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最终影响的是整个人类!我们应该减少各国生态利益排他性,拓展共同生态利益。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注重资源的有限性与环境的承载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环保科研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民主协商,合理责任分配。各国应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合理分配环保义务,制定与该国综合实力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减排目标,防止发展中国家陷入“绿色陷阱”,促进国家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从中国角度看,我国需要完善环保约束机制,促进产业合理转移。政府应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力度。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机制,制定生态指标体系,完善监督机制。政府应当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分布,促进产业合理转移,防止污染产业过度迁移,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可持续发展。中西部应当寻求自身发展点,减少对东部高污染产业转移的依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环保创新产业发展;提高科研创新投入,推动传统资源产业向高精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提高环保门槛,实现弯道超越。

发展中国家应当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发达国家重视环保而发展中国家希冀发展,倘若没有了地球这一切都免谈,所以各国应当联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求同存异,减少国家间分歧,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努力寻求绿色环保与经济发展间的动态平衡,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作者:景乃权,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王懿、周梦薇,浙江大学金融系研究生)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请标注本文来源与作者署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