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照片要“全球拍”——访中科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王仲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4月12日09:01分类:社会文化

新华财经圣地亚哥4月11日电(记者倪瑞捷)首张黑洞照片吸引了全球目光。在智利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王仲向新华社记者解答了照片诞生过程中的国际分工和技术难点。他说,没有各国协同努力,就不可能有这项重大科学成果。

王仲曾在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工作20多年。他首先解释了黑洞“照片”的概念。他说,这里的“照片”指的是“事件视界”的毫米波射电图像。黑洞的引力非常强,以至于周围一定区域内连光也无法逃逸,这一区域被称为“事件视界”。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观测条件,此次参与“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联合观测的8台主要望远镜中,智利占了两台,即ALMA和APEX。其中,APEX是一台单体射电望远镜,而ALMA则是由多达66个与APEX相似大小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的“望远镜阵列”。

在王仲看来,国际合作与分工是取得这一科学成果的重要因素。他说,“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团队由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其中一部分成员负责观测工作,所用到的望远镜分布在北美、中南美、夏威夷、欧洲甚至南极等地。还有些成员负责数据分析、有些进行数字模拟等等,这个庞大团队的分工合作相当复杂。

谈到黑洞照片的技术难点,王仲说,这次科学发现采用的测量技术被称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在长波波段,这是非常成熟和常用的观测手段,但是对黑洞而言,普通的长波观测分辨率是不够的,必须在更短的1毫米左右的特殊波段进行。

问题在于,这个波段的信号相对于噪声非常微弱。此外,在这个波段测量所需要的数据量极大,以至于现有光缆也不足以传输,而是需要通过搬运大量硬盘来传数据。

他说,为了确保数据分析的可靠性,该团队在全球四个不同地方的分支各自独立对2017年所获得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极为相似的结果,大大增加了他们对最终图像的信心。

王仲认为,这次天文成果的获得表明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即使有了强有力的科学实验设备,要获得高价值的新发现仍需要通力合作,以及恒心与耐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