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1月07日16:58分类:社会文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黧黑的肤色,如今变得苍白。饱满的面颊,变得浮肿。倔强的嘴角,如今已松弛。犀利的眼神,也有些浑浊。但这位84岁的老人,端坐着,哪怕是在轮椅上,脊背依然挺拔刚直,一如他的性格。他胸前鲜红的领带,绣着金色的国徽。

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庄严会场。他的名字就在被隆重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之列。

他,就是曾宪梓。一个与金利来领带相连的名字,一个更与报效国家相连的名字。

“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报效国家”

1978年,暌违家乡15年的曾宪梓站在了他魂牵梦萦的母校——梅州东山中学的校园里。校舍多年未变,亲切却有些破败。在香港创业初成的曾宪梓当即捐出30万港币新建一座教学楼。

对当时的曾宪梓来说,30万港元也是一笔巨款。此前,他在香港的创业极为艰难。用他自己的话说“不知道明天有没有饭吃”。1968年他从泰国到香港,带着妻子、老母做领带,全部资金6000港元,租60平方米房子,一半工坊,一半家居。

70年代,他的“金利来领带”在香港叫响,事业逐渐发达。但他自己,在灯红酒绿的香港生活多年,始终克勤克俭,从不赌马,也不去娱乐场所。他给自己规定的每天生活费是10港元(后来随物价上涨到30港元、50港元),常常是一个盒饭打发一餐。

“我没有个人爱好,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报效国家!”对祖国的需要,他却慷慨解囊。从1978年第一笔捐款开始,他的捐款涌向家乡,汇入内地,投向教育、体育、航天、救灾。他常说:“只要生意不破产,只要曾宪梓还活着,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一天也不中断。”

40年间,捐款总额达12亿港元。

曾宪梓为何如此执着?因为他的心底有一颗种子。曾宪梓幼年家贫,长年辍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土改队员将他送入了东山中学。曾宪梓忆及往事,常常老泪纵横:“那个时候学校给我被帐,给我吃给我住,一切免费,还给我三块钱助学金。我十几岁还没有用过钱,是个没有见过钱的农民孩子。那个三块钱对我的心灵的震撼是多大啊!是祖国抚育我成长的。我觉得我跟自己的祖国是血肉相连,无法分开的。”

1963年曾宪梓为接受遗产经香港去泰国,在跨过罗湖桥的时候,他满怀愧疚回望国门,“曾宪梓啊,曾宪梓,祖国把你养大,你就这样离开,对得起祖国吗?”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全身心报效国家!

1984年,中英有关香港回归的联合声明签订,在殖民者的蛊惑下,香港出现市场波动。曾宪梓看在眼里,忧在心中。他把原定投资美国的资金转投香港和内地,在家乡办厂。因为他深信,香港的命运只要和祖国联系在一起,就永远是光明的。他要全力以赴,支持祖国发展。

内地改革开放的春潮也给曾宪梓以巨大的回报。曾宪梓的事业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红火,金利来领带成为当时富裕起来的中国男士的标配,“金利来,男人的世界”,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最自豪的时刻,就是香港回归”

1997年7月2日,香港回归的第二天,特区政府举办了隆重的大紫荆勋章授勋仪式,首批有12位香港知名人士获此殊荣,曾宪梓位列其中。

曾宪梓十分珍视这枚勋章,因为这代表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事件,而他,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尽己所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被英国统治了150年的香港,回归不是一帆风顺。作为有名望的企业家、社会贤达,曾宪梓广泛接触、走访各阶层港人,征询市民意见,为顺利回归发声。“不论谁损害我们国家,伤害香港,我都不会允许的,要据理力争。”香港知名爱国企业家霍英东为此赞扬曾宪梓“敢做,敢讲,有脑”。

在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归的那一刻,他禁不住心潮澎湃,高呼“祖国万岁!”那一刻,作为他最骄傲、最高兴的一刻长留心间。

爱国人士称赞曾宪梓,说他数十年如一日,参与香港基本政策的讨论和制定,以一颗赤子之心履职尽责,生动诠释了“担当”二字。

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经济遇到困难。作为香港唯一一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宪梓广泛调查,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内地开放香港自由行,吸引更多内地游客来港旅游,以此带动香港经济。这个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后来内地游客赴港旅行打开了闸门。

“重要的是把家国情怀传承下去”

在梅州曾宪梓家朴素的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鲜艳的国旗和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的巨幅照片。

“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抱负。”秉承客家人进取、爱国爱乡、崇文重教传统的曾宪梓,谨记一条:要把家国情怀传承下去。他一直嘱咐自己的三个儿子,即使自己不在人世,也要继续做基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来爱国。曾宪梓最近一次捐款,就是以他和继承金利来公司事业的三儿子曾智明联名给学校捐赠的2000万港元。

近几年,年事已高、浑身是病的曾宪梓行动已不方便。但他仍然坚持出席中学、小学的活动,谆谆寄语,将他自己的人生感怀讲给学生们:“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必须在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他的话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现在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比,的确还有差距。但你要想想人家已经发展了200多年,我们却只有几十年,速度之快堪称奇迹。所以,要认识中国,要对中国有信心,要记住我是中国人,我要奉献,这是青年学生的责任。”

东山中学校长郭思健对此感触很深:“曾老对家国情怀的传承最为重视,他常讲我们要培养大气、爱国的人。曾老的品格让学生们非常感动。”

曾宪梓始终把国家放在心中,国家也从不曾忘记他的贡献。他听到中央把他列为100名“改革先锋”之一,喃喃自语:“我只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但中央没有忘记我,国家没有忘记我。”

这,就是曾宪梓,一个一心向国家、倾力支持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记者 王旭 李滨彬 香港报道)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