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传达善意企业文化 让慈善与商业融为一体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1月21日20:19分类:社会文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杨溢仁)一直以来,围绕企业慈善与业务关系的讨论持续不断。

作为保险行业内始终致力于慈善事业的代表之一,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人寿”)方面认为,慈善与公司业务的发展应互助融合。

平安人寿打造“慈善生态圈”

在不少业界专家看来,企业做慈善最成功的方式,便是将其与实际业务挂钩。

而近几年来,平安人寿已踏上“慈善+业务”融合、不断创造“厚价值”、实现可持续增长之路。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当在18日举行的华商书院2018年(第十二届)年度论坛上表示:“通过思考与实践,近五、六年我们陆续做了一些创新、立新的工作。可以暂时将这种还在探索的‘生态+金融’商业模式称作‘慈善生态圈’模式。未来30年,平安人寿将不断践行‘常胜靠生态’的创新发展理念。”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慈善生态圈”是将原本割裂的慈善和商业有机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平安人寿组织的“健步行”活动,旨在鼓励客户积极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在‘健步行’场景中,参与活动客户的加保率、退保率、死亡率、重疾发生率等指标均获得大幅改善。”丁当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客户在收获更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公司的赔付运营成本也获得了下降。眼下,随着客户运动量的增加,公司退保及理赔数据的改善更加明显,成果斐然。”

再就“幕天捐书”活动(为乡村少年募捐图书,实现好书向贫困地区流转,助力“书香中国”建设)而言,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平安人寿全国45家分支机构共举办了5.4万余场社区捐书活动,获客人数多达285.5万人,若转化率按中观50%估算,已实现潜在保费效益240亿元。

丁当认为,“慈善生态圈”模式跳出了传统保险商业模式的窠臼,建立了一种与客户更善意、更密切、更高效、更具价值的联系。一改过去“从保单出发,自保单结束”的物化经营思路,开启了一种“从客户出发,循环经营”的可持续、人本经营模式。

“慈善+业务”探索可持续增长

“一家公司,从小到大,从大到好,再从好到伟大,要努力探索创造‘厚价值’。”丁当坦言,这里所说的“厚价值”,即一种可持续性的、有意义的、可增长的价值,它能为公众和社会创造最为重要的福利,比如身体健康、经济富足、精神愉悦等等。

通过平安人寿的实践,不难发现慈善与企业发展确能相融互助。

“当慈善成为一种基因,与商业有机融合后,同样能够助推公司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丁当指出,“反过来,企业时刻怀有慈善之心,在培养员工的同时,还能为社会打造正向价值观贡献一份力量。事实上,身处典型‘劳动密集型’的寿险行业中,拥有140万代理人的平安人寿,正通过‘慈善生态圈’的商业模式,教育、感召一线队伍热爱工作、和睦待人,并通过他们把这种善意传递给千千万万的客户,再通过客户影响到他们的家人、同事、朋友。当慈善与业务相融,我们获得的必然是‘1+1>2’的效果。”

展望未来,平安人寿方面表示,将进一步探索慈善与业务的相融之道。

丁当说:“当公司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统一于此,这家公司就有极大可能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据悉,近几年来,平安人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1年至2016年,其净利润从107.1亿元增长至244.44亿元。2017年,调整统计口径后,平安人寿实现净利润347.3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2.1%。(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