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团聚,昂扬的出发——各地元宵佳节欢庆活动扫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3月03日09:48分类:社会文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元宵佳节,团圆之时,无数家庭享受着相聚的欢愉,旅途上的人们也在铁路、机场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而那些已经回到工作场所的建设者则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迈开奋斗的脚步。

暖心之旅诗情浓爱心汤圆送祝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北京南站“润秋爱心服务区”,元宵节活动一早就开展起来了。北京南站新闻发言人梁兆钰介绍,希望通过猜灯谜等活动,让节日中奔波的旅客感受到温暖。

“厉害了,我的国。”大学生蒋鹏感叹道,在C2031次复兴号列车上,车厢行李架边贴满红色中国结剪纸,各式各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一派节日气氛。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将祝福传递给家人、朋友。

记者陈旭北京报道:“卖汤圆,卖汤圆……”一首熟悉的民谣唤醒儿时记忆。在北京站“素萍服务组”,组长曹燕给正在候车的重点旅客分发元宵。

“元宵为什么这么甜?因为乘务员的爱心在里面。”来自鄂尔多斯的赵漉3次来京看病,均在“素萍服务组”帮助下乘车。赵漉说,元宵佳节奔波在外,却在北京站尝到了团圆的滋味。

为让旅客过上暖心元宵节,上海的铁路工作人员同样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活动。

记者贾远琨、王默玲上海报道:上海开往香港的Z99次列车上,车窗玻璃上贴着有关元宵的古诗词,充满着传统文化气息。

“我们把元宵节民俗文化展办到了列车上,希望给旅客送上民俗文化大餐。”列车长杨琳说。

奋斗情怀最动人 工间节目庆吉祥

为旅客暖心的元宵活动充满创意,而在重大建设项目工地的奋斗者也利用暂短的午休时光享受团聚的欢乐。

记者王昆、李继伟河北报道:正值传统元宵佳节,京雄城际铁路五标项目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会议室举办了小型联欢会。

一分部工程部的武术表演《武动青春》拉开了联欢会的帷幕,刀光剑影,拳交过招,反映了施工场面的火热氛围。没有猜灯谜的元宵不是完整的元宵,古典文学的谜面把不少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难倒了,也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为了铁路建设,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京雄城际铁路五标项目部年轻工程师朱俊武新婚未满月就赶回建设工地。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表示,京雄城际铁路建设者舍弃小家的团圆,图的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团圆。

乡村振兴干劲足留住乡愁智慧多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播种希望,也孕育收获。

“开春了,旺季也来了,日销售额冲到了10万元。人家说我每天卖出一座桃花岛。”张展说生意实在太忙了,顾不上过节,但希望自己做的花给顾客带去节日祝福。

记者赵久龙江苏报道:沭阳县新河镇解桥村奥成干花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张展是远近闻名的“干花大王”,懂得抓市场热点。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后,张展制作了仿真桃花树出售。

“高峰期每个网店交易额超过10万元,仅这一项一年就能赚500万元。”张展笑着说。张展说下一步要打造植物标本厂和贝壳加工厂,这样才能留住美好田园,留住记忆里的乡愁。

元宵佳节,在江西省永新县在中乡在中村的果蔬基地里,依然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几十位村民正忙着用铁锹翻土、除草。

记者范帆江西报道:今年55岁的村民史小六在年初被聘为果蔬基地的管理人员,平整土地、搭建大棚、培育种苗……基地里各种事情都要他来协调。

史小六患有严重的腰椎盘凸出,只能靠着妻子种的两三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治疗费用、建房的负债曾压得史小六透不过气。

随着当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2016年,在中村建起了一个果蔬基地,村里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史小六夫妻俩到基地边学技术边务工,当年就增收5000多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史小六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如今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肯努力,脱贫致富的路就在脚下。

位于祖国西北重镇新疆喀什市,不少街道和乡镇在元宵节当日举办了热闹的社火活动。而在距离喀什市区20公里的“油桃之乡”阿瓦提乡,欢快的锣鼓声不仅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也在新春为各族群众鼓足了干劲。

记者顾煜新疆报道:虽是元宵节,吾孜罕·奥布力的纺织合作社里满是忙碌的身影,她所在的阿瓦提乡14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她与其他4位贫困户建起了纺织合作社,村里25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脱贫离不开贫困户的努力,也离不开一线干部的付出。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原为一处综合性军事训练靶场,1999年被改建为用于移民安置区,20余万来自“苦瘠甲天下”西海固地区的回汉群众,陆续从无水可用的贫困山区举家、举村搬迁至此。

记者何晨阳宁夏报道:2日一早,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驻村第一书记穆占宝就来到45岁的丁生保家,为他家脱贫致富把脉。丁生保从海原县搬迁至此,通过种植枸杞和养牛,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于2016年底脱贫,但家里经济基础依然薄弱。

穆占宝与丁生保站在准备扩建牛棚的空地上说着话,“这几天就抓紧把牛棚盖起来,多养几头牛比你打工强,多种点枸杞。”

给丁生保鼓完劲,穆占宝又来到了村民李晓龙家查看卫生厕所改造情况。

穆占宝说,以前村里尝试搞民宿,城里人一看旱厕扭头就走。现在厕所搞好了,乡村环境改善了,他还要发动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搞民宿,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