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未来2017-2018跨年之夜:到文明源头拥抱未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1月24日10:57分类:社会文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回归未来 2017-2018跨年之夜》活动1月23日晚在北京举行。该活动由王石先生发起,褚时健夫妇、冯仑、汪建、孙冕、苏珊洛克菲勒等各界领袖携手呈现,本次活动为万科公益基金会、深潜公司、C-Team联合出品,携手跨界智者同行,以文化交流、观点碰撞的跨年演讲形式,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叩响未来之门。此次跨年演讲旨在通过几位重量嘉宾对于生命、企业家精神、科学等方面以及所有未知性的探讨,构建生命与未来的关联度,帮助所有人更加积极地迎接未来,创造美好生活

王石

世界急速向前,在时代的大潮中回归未来,掌握生命价值是必然。未来如何无人能知,但每个人都是未来不确定性浪潮中的一部分。对于个人与未来的关系,王石认为,“对我们来说,全面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天赋,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成功的人大多数是靠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天赋”

回归生命本源,未来并非无法掌握

著名企业家王石当晚演讲,从家庭与亲情、认知自己,创业生死,企业家精神和百战归来再读书等方面向现场观众分享生命的起源,反思人生应该更多去表达爱,如何去把自己看清楚,这将对每个人生活产生的影响

虽然未来时刻在变化,但生命的规律却是永恒的。

王石和在场诸位畅聊了他己过去的66年的生命历程。这66年,可以分成两个33年。如今王石虽老,但老而不衰、老而不朽,而且还在为人生的“后三分之一”,为下一个33年成长做准备。

在持续的成长中,王石说,他有四件成长法宝与大家分享――此时,一是坚定的愿景,二是适度的运动(包括无氧运动),三是健康的饮食,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不要成为没文化的运动人,也不要成为不运动的文化人。企业家、运动者、文化者,王石似乎都心向往之、外化于行、止于至善。他自由来去于企业、登山、读书之间,人们看到的是那份潇洒、舍得,却鲜有人真正体会到这背后他的坚韧、彷徨、奋斗和执着。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闻见识人,如来如去。王石的四件生命成长法宝,其实正是他来去自如,不断挑战自我成长史的一个小结吧。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生充满无限挑战

当代日常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如同一粒被糖衣包裹着的巧克力,它也许是甜的,也许是苦涩的,但是,内心却是一致的焦虑。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反映。

在人生充满无限挑战演讲环节,王石、褚时健两位位著名企业家通过回顾自身创业经历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探讨企业家精神,同时也谈到了当下人们遭遇的困惑与焦虑,例如贫富分化、阶级固化、就业率等问题。

我们会发现,中国在不同时代给出了不同的机遇和使命,让一代代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承担和解答。而个人在这巨大的不确定性中,不甘现状和剑及履及的进步是迈向辽阔未来的最好手段。

大部分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都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尤其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企业,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未来。但许多人在尝试过几次之后,遇到了挫折,往往信心又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又陷入迷芒之中。

演讲中,王石给出了他与创业者的四点分享。第一,创业没有一概而论,需要有所储备。第二,创业要有目标,目标一定要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我的目标就是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并且目标是随时调整的。第三,要认清自己的弱点,通过搭建团队和资源整合来扩大发展。第四,创业要承担风险,创业初期“赌博”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成功之后再“赌”会非常危险。

褚时健则说“现在年轻人创业,我觉得在新的时期,很多内容都不同,我们将自己的规律搞清楚,然后就是一个劲坚持下去,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不要细化。很多人会做梦,做梦本就是有个目标,我们很多人就是白日作梦,他不把事情搞清楚,想着这个很简单,怎么别人赚钱我赚不到”

在演讲中,王石还讲述了人生应该如何面对最困难的时刻:第一,把最坏的结果想清楚,并且接受。第二最,绝望的时候依然要保持希望,要相信并坚持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第三,即使输了也不后悔,但要尽最大努力。

生死对谈,记住你即将死去

关于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现实的焦虑中,我们常常会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这一生怎么样更好地活着?

乔布斯那句“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每天提醒他生命到底是什么的座右铭。“荣耀与骄傲,难堪与恐惧,都会在死亡面前消失。如果觉察到自己沉溺于担心会失去某些东西时,‘记住你即将死去’会是最好的解药。”

未来,“生与死”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但是我们又会有点小忌讳。对此,在生死对谈环节,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从女性和生命力角度表达出“女性如何抗衡岁月中的委屈与磨难”、“生命力的源头是什么”,在谈到她82岁再创业时,老人铿锵有力地道出“我要做云南好产品的代言人”的创业愿景,这就是她的生命力。

而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这位基因组学发展的初始时刻,就抓住机遇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他谈到自己生命有独特的见解,希望健康人人可及。汪建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养老”。他说,要向疾病宣战,让更多家庭远离癌症恐慌。希望“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汪建表示,“人的生老病死就是听天由命,现在能不能生老病死不听天由命,我凭什么就要听天由命呢?”

从文化角度出发,《新周刊》社长孙冕则是这样谈论生死——“我们从生到死一段路程,假如我们想到死难道不去生活吗,这个跟我们人生中所从事的事业和所要做的事情都是一模一样的,很多人跟我说,你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可能有失败,有成功,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说没有意味着什么,我在活着。”

追求美好生活,美美与共

在“回归未来”的演讲中,“追求美好生活”,是其中的高频词。美好生活不止一个范式。做企业、登山、读书,在每一个象限里挑战极限,曾经是王石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有一件事情,让他意识到,自我作为一个个体的美好极限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怎么用个体的力量,去影响更多的个体,让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生活、美好社会。这件事情就是公益。

“未来怎么回归?我想回到生命的本源,就个体而言,认识自我,发现自己,自我成就,就社会而言,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力量,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就人类而言,尊重自然的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王石如是说。

“美是唯一的真实,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即使对未来有种种疑惑,仍依旧充满信心。作为思想文化分享平台,“回归未来”一直致力于深度思想文化交流、分享与传播。希望通过此次“回归未来”跨年演讲,让生命与未来交融,回归生命本初、回归内心深处、以真挚、朴素的姿态回望过往、展望未来,洞察变化,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