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林果庭院经济带动致富促就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29日15:19分类:理财故事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杜刚、何军)金秋时节,甘永军指着满园待摘的苹果说,30年前这里方圆数十里还是寸草不生的戈壁,一家人吃饭都是难题。如今,他凭借20多亩的苹果园和农家乐,一年收入超过30万,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甘永军的家在新疆南部阿克苏市一个叫柯柯牙的地方,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数百年来,这里是阿克苏市的直接风沙源,50余万人受到影响,一年中黄沙迷漫的天气超过100天。

1989年,规划面积20万亩的柯柯牙绿化工程才启动3年,政府给农民提供免费的苗木、土地和水。这吸引了很多人,17岁的甘永军和家人看到发展机会,从新疆北部的木垒县迁移至柯柯牙。

万事开头难。甘永军刚开始种苹果树的几年,频繁席卷的大风、燥热的天气、缺水使得植树成功率很低,不停地死,不停地种。最难的时候,钱买了化肥,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

苹果树开始挂果,生活在柯柯牙的人生活慢慢好了起来。2002年,甘永军借了5000多元,在自家20亩的苹果园搭起4座蒙古包和4张木头床,开起阿克苏市第一家农家乐。

每当苹果套袋、采摘和农家乐迎客高峰期,甘永军就得雇佣周边农民,忙的时候需要20多人来园中采摘苹果、招待客人,每名农民一天可以挣近200元。

在农家乐干得最久的是阿合尼亚孜。他的父亲去世比较早,小学二年级后便辍学在家,一直给亲戚放羊。2003年,甘永军知道他的情况后,便请他过来打工。从最开始打扫卫生,到后来做厨师学徒,阿合尼亚孜成了农家乐的主厨,每月有400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5000元的奖金,在当地这样的收入不算低。

作为柯柯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甘永军在阿克苏市买了楼房,开上了30万元的轿车。他的经历,启发了周边各民族果农也以林果业为基础,发展庭院经济。目前,柯柯牙的农家乐已有100多家,不仅提供餐饮,还有垂钓、KTV、卡丁车等娱乐项目,带动了周边数千人就业。

经过30多年发展,柯柯牙绿化工程已经完成,且还在不断延续。柯柯牙从阿克苏市的风沙灾源地变成一片大果园,不仅树立起绿色屏障,还成为阿克苏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与柯柯牙的发展相同,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林果业,不仅是改善新疆生态的“法宝”,还成为绿洲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截至去年底,新疆林果种植总面积达到2200万亩,果品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产值850亿元,各个林果主产区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新疆林果种植面积已至“天花板”。

为此,新疆启动密植园和低产低效果园改造工程,从源头提升果品品质;每年在沿海城市定期参加相关交易会,推广果品;国家林业局和19个对口援疆省市也为新疆林果业注入了发展动力,搭建了多条销售渠道、持续推广新疆品牌。

林业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新疆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25%以上,阿克苏地区作为主产区,这一比例达到47.8%。(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