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十号风球”下的香港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8月24日09:30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由于台风“天鸽”掠过香港,香港天文台当天上午发出5年来首次十号飓风信号,即香港市民俗称的“十号风球”。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郜婕 王小旎)23日上午,平日里川流不息的香港市区道路上,车辆寥寥可数,行人同样稀少。记者乘车穿行街头,随处可见的是关门歇业的商店、贴着交叉胶带的窗玻璃、被卷起并用绳索加固的户外大幅广告牌。

由于台风“天鸽”掠过香港,香港天文台当天上午发出5年来首次十号飓风信号,即香港市民俗称的“十号风球”。

对香港而言,台风是每年都会来造访几次的“常客”,但发布“十号风球”这一最高级别警告信号的情况却并不多见。据香港天文台统计,1946年至今,香港总共出现过15次“十号风球”,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7月。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的规定,八号或以上台风警告生效时,出于安全考虑,大部分雇员可以不上班。“十号风球”下,香港多个方面公共服务相继暂停,包括大部分海陆空公共交通停运、日间学校停课、除急诊外的公立医院诊所暂停服务等。

尽管大多数人都因台风有了“不必出门的理由”,但仍有一些市民步行到海边,见识难得一见的“十号风球”的威力。在香港岛西端的坚尼地城新海旁,临海的马路及人行道已经被涌上岸的海水淹没。一些市民站在人行道边,用手机拍下大风掀起大浪拍上岸的画面。一阵骤风扫过来,人们纷纷后退,靠墙站稳。

附近居民黄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下楼来海边“看风”。小男孩身穿蓝色冲锋衣,看到海水涌上道路就想冲过去踩水。黄女士一边连说“这风好劲(厉害)”,一边伸手拉住儿子。她告诉记者,上次挂“十号风球”时儿子还是婴儿,“他没见过这么大风,不知道有多危险”。

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李子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有风暴潮加上涨潮,香港多处海域当天水位远高于正常,低洼地区出现水浸。他提醒市民,切勿外出追风逐浪。

社交网站当天被各种与“十号风球”有关的帖子“刷屏”。有网友戏称“天鸽”为“颠鸽”。有住高楼的网友表示,“十号风球”之“猛”,在“30层以上的楼都可以感受到晃动”。不少网友转发部分临海地区民居遭水浸的照片,表达关心。还有社交媒体账号向医护人员、纪律部队、维修工人、媒体记者等“十号风球下仍紧守岗位”的人致敬。

记者在市区多处看到,不少树枝被风吹断,落在马路上,还有一些树被强风连根拔起。截至上午11时,特区政府市政服务热线电话接到182宗塌树报告。

湾仔区跑马地附近一棵十多米高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整棵倒下,占据了一半马路。数名交通警察接警后赶来,一边引导路过车辆绕行,一边用斧子、锯子等工具分割树干树枝,并逐一移除。

从内地来香港工作5年的温先生在社交媒体发帖感慨,他5年前初到香港时就遇上“十号风球”,“在异乡的第一晚就在呼呼风雨声中一夜无眠”。

5年后再次感受“十号风球”,温先生多了些当年不曾有的体会。他告诉记者:“的确风很强雨很大,但我觉得香港对这种情况有一套很完整的制度,包括各部门分工、信息公开、公共设施服务等,做得很系统化,有一套流程可依。”

香港天文台在其网站上介绍,随着时代发展,热带气旋造成重大伤亡的年代似乎已经过去,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带来公共服务更高需求等因素,都使热带气旋对安全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变得不容忽视。因此,天文台与各主要公共交通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务求各方面都有足够准备应对台风。

特区政府保安局当天启动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专责统筹各部门资源并作出适当行动安排。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张建宗当天上午视察这一中心时表示,本届特区政府一直强调“协作”精神,以为市民服务。(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