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理财故事 > “80后”猪倌的脱贫“三部曲”

“80后”猪倌的脱贫“三部曲”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5月03日16:48分类:理财故事

核心提示:34岁的郑培坤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人。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放弃在大城市发展而返乡养猪,曾一度不被乡亲们理解。

新华社记者刘茁卉、杨洪涛

贵阳(CNFIN.COM / XINHUA08.COM)--“国际市场上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变动,将直接影响养猪行业的利润”……

“按农业部全国生猪生产养殖规划,贵州属于生猪潜力增长区”……

“按前一阶段母猪的存栏量计算,再过几个月生猪价格必然上涨”……

在云贵高原的大山深处,提起“养猪经”,“80后”猪倌郑培坤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充满了自信。

34岁的郑培坤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人。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放弃在大城市发展而返乡养猪,曾一度不被乡亲们理解。

“我从事养猪行业整整10年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郑培坤说,他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在他看来,这10年来,他先后经历了“实现儿时夙愿”“返乡创业成功”“带领乡亲致富”的养猪脱贫“三部曲”。

(小标题)“第一部曲”:实现儿时夙愿

“我高考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郑培坤说,别人看来算是冷门的专业,但却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小时候经常跟着在村里当兽防员的叔叔“出诊”,“看到猪牛羊病得不行了,打几针后就活蹦乱跳了,很神奇。”久而久之,当兽医的愿望在他心里逐渐萌发。

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初心”不改,在武汉一家外企做了2年畜牧兽医工作,之后在湖北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年收入曾超过百万元。

然而,一次返乡经历,改变了郑培坤的人生轨迹。

(小标题)“第二部曲”:返乡创业成功

2012年春节郑培坤携妻儿返乡探亲,看到老家很多乡亲因外出务工导致一些土地荒废、生活依然贫困时,他非常心酸。

“我们县是贫困县,养殖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如果养的牲口病死了,很多家庭可能就因此一夜返贫。”郑培坤说。他当即决定返乡创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

说干就干,春节过后,郑培坤就在塔山村流转了20多亩土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与很多规模化养殖场不同,他养猪自己配料,猪要养到六七个月才出栏。2014年,首批生猪出栏上市,由于肉质好,虽然价格比一般生猪高,但非常畅销。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成立了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技术服务。随着养猪产业的兴起,他在村里搞起“订单农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外出打工。

据统计,他的公司直接带动农户玉米、南瓜种植200余亩,惠及3个自然村300余户。

与此同时,郑培坤还结对帮扶村里有劳动能力和愿意从事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按成本价供给猪苗和饲料,免费提供技术,平均每户一年可增收8000余元。

“大学生有技术、懂市场、有诚信,我们相信他。”村民郑尔松说,在郑培坤的带动和指导下,他养猪、卖酒,一年收入10多万元。

如今,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郑培坤正在全力“演奏”养猪脱贫“第三部曲”。

(小标题)“第三部曲”:带领乡亲致富

“'猪倌’郑培坤对县里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将进一步显现。”岑巩县扶贫办副主任吴钦明说,塔山村周边有5个村集体经济薄弱,县里正在依托他的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抱团脱贫”。

据了解,岑巩县给这5个贫困村每个村配备了5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再加上郑培坤出资100万元,成立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预计公司年出栏1万头生猪,每个贫困村每年将实现30万元至40万元的股份分红,240多户1000多名贫困群众将从中受益。

“我返乡创业,就是希望能给乡亲们信心,给他们树立榜样。”郑培坤说,农村脱贫需要大量的能人和企业来带动,这样脱贫的步伐才能再快一些、再顺畅一些。(完)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