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收藏 > 青出于蓝别于蓝 泰国宋加洛瓷器的前世今生

青出于蓝别于蓝 泰国宋加洛瓷器的前世今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11月30日14:13分类:收藏

核心提示:40年前在耕地时挖出的那些纹路独特的古瓷,改变了泰国农民巴瑟的一生。素雅的青花、跳跃龙门的锦鲤、戏珠的双龙……拨开尘土,古老瓷器的花纹和造型令人震撼,巴瑟自此沉浸其中,一心钻研这些瓷器的制法。

新华社记者李颖 陈家宝

曼谷(CNFIN.COM / XINHUA08.COM)--40年前在耕地时挖出的那些纹路独特的古瓷,改变了泰国农民巴瑟的一生。素雅的青花、跳跃龙门的锦鲤、戏珠的双龙……拨开尘土,古老瓷器的花纹和造型令人震撼,巴瑟自此沉浸其中,一心钻研这些瓷器的制法。

巴瑟出生于泰国北部素可泰府西萨查那莱古城。这片古称“宋加洛”的考古重地,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200多个古窑。在出土文物的基础上,当地逐渐建立起了“素可泰古窑博物馆”,并发展出了“宋加洛瓷器艺术村落”。

在堆满中式瓷器的作坊中,现年72岁的巴瑟告诉记者:“这些中国古瓷太美了,年轻时候的我太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制成的。”

一边模仿挖掘出的古瓷器上的花纹,一边参考泰国艺术厅出版的一些瓷器文物书籍,巴瑟仿制的作品竟别具一格,后来还获得泰国商人们的赏识。接下数批订单、生意小有成就后,他索性开了一家陶瓷作坊,向家人及村民传授技艺。

重见天日的古老瓷器后来大多走进了泰国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该馆是泰国最大的陶瓷文物收藏馆,拥有超过16000件藏品。

博物馆馆长帕利瓦教授告诉记者,享誉东南亚的泰国宋加洛瓷器正是泰国匠人对中国陶瓷仿制的成果——历经古代丝绸之路贸易运输而来的中国瓷器是宋加洛瓷器的灵感之源,也促进了其工艺的发展。

“泰国古时也产陶瓷,但其工艺及受欢迎程度远不及中国瓷器,这是宋加洛匠人仿制中国瓷器,尤其是龙泉窑青花瓷的原因”,帕利瓦说。

自唐朝开始,中国瓷器有规模地输出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主要的贸易商品。在元代,大量输出的青花瓷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是泰国王室及贵族收藏的珍品,还被百姓广泛用于重大场合及宗教仪式上。明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数量剧减的中国瓷器无法满足东南亚市场的大量需求,因此泰国开始仿制中国瓷器,宋加洛瓷器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明末清初,随着海禁放松让中国瓷器扩大出口,曾领一时风骚的宋家洛瓷器贸易开始衰落,加之缅甸军队带来的破坏,宋加洛瓷器消失了数百年,直到近几十年才被挖掘出土。

关于泰国宋加洛瓷器受中国瓷器风格的影响,现今多数学者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遣使入贡中国返回时将中国匠人带回暹罗(中国对泰国的古称),在当地开窑授艺,因此宋加洛瓷器上出现浙江龙泉窑及华北磁州窑的纹样。

但帕利瓦说,泰国历史文献上并没有出现过中国匠人在泰国开窑的记载。他对比了博物馆中一组明初青花瓷与宋加洛瓷器,指出虽然两者都画有花鸟鱼等纹样,但泰国匠人融入了自己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想象,两者纹样、烧制技法都有明显区别。如在中国寓意和合美满的典型青花图样双鱼莲花,在泰国匠人手中变成了四五条素可泰城边嬉戏的河鱼;中国瓷器上经常绘制的牡丹图样,泰国匠人绘制的则是绽放的扶桑花;由于未掌握中国青釉烧制的技法,因此仿制出的瓷器颜色呈深沉的黄绿色

帕利瓦说,从古至今泰国匠人对中国瓷器工艺的追求和模仿,是暹罗人对丝路文明渴望与期待的写照。

在信息互通的今天,瓷器文化的交流已不需通过闭门钻研和模仿来实现。帕利瓦说,博物馆方近年来联合中方,在泰国举行了数场关于元末明初中国瓷器东南亚贸易的研讨会,探讨两国陶瓷文化的交流状况,未来这些研讨将会越来越多。

如今,巴瑟老人的陶瓷作坊附近逐步发展成了目前泰国境内唯一的“宋加洛瓷器艺术村落”,如同巴瑟一样的泰国宋加洛瓷器生产者有近40户。而“宋加洛瓷器艺术村落”的作品已遍布泰国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并在2003年入选成为泰国推广传统手工业的“一村一品”项目产品,古老的宋加洛瓷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