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土豆的逆袭——中国人的土豆记忆

土豆的逆袭——中国人的土豆记忆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31日16:19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土豆饮料、土豆冰激凌、土豆饼干、土豆馒头……70岁的贾中宁没想到农贸市场中“其貌不扬”的土豆竟能变出这么多花样。

新华社记者程露 檀易晓 魏梦佳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土豆饮料、土豆冰激凌、土豆饼干、土豆馒头……70岁的贾中宁没想到农贸市场中“其貌不扬”的土豆竟能变出这么多花样。

2015年世界马铃薯大会本周在北京延庆举行。贾中宁决定带9岁的孙女去看看给她留下过深刻记忆的食物。在1000多平米的“主食厨房”里,她时而驻足品尝土豆美食,时而给跑来跑去的孙女拍照。

马铃薯在中国不同地方有多种称谓,多数人习惯称之为土豆。对贾中宁这代经历过贫穷与饥饿的中国人来说,土豆触动了有关艰苦的记忆。

1972年,27岁的贾中宁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援当地建设。在总人口近500万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绵延千百年的贫穷根深蒂固。

“那里偏僻又贫困,一日三餐都是土豆。”这个退休教师说,“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烤土豆是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

据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马铃薯育种专家谢从华介绍,中国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与国家重点扶贫地区重叠度几乎超过75%。由于适应在土壤和降雨条件较差的区域种植,马铃薯给经历过物资匮乏以及生活在土地贫瘠地区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然而,贾中宁的孙女李明翰却有着不同的土豆记忆。她刚刚和伙伴一起获得了一场科技知识比赛的一等奖,选题就是“马铃薯”。

“土豆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土豆的起源是南美洲……”李明翰细数着她所知道的土豆知识。但对于她这一代的中国孩子,很多人对土豆最早的记忆可能来自肯德基、麦当劳的薯条和土豆泥。

1987年和1990年,肯德基和麦当劳先后嗅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气息,打包了西式食物、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推开了中国大陆的门,自此开启洋快餐的中国“历险记”。薯条也取代了醋熘土豆丝成为很多中国人第一想到的土豆食品。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但比其他主要粮食作物节省用地和水,产量高,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小。其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钾的含量是香蕉的4倍。

在人口增长与城镇化带来的粮食刚需压力下,“过去不起眼的马铃薯,现在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说。

既能保障粮食安全,又能满足中国人随着收入增加对营养和饮食多元的需求,曾被打上“贫穷”“廉价”标签的马铃薯发生了逆袭,正在进入中国主食界。

中国正加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培育新的优质品种,开发面包、馒头、面条等马铃薯主食产品,宣传它的营养价值,让它在餐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1岁的鄢长武是“主食厨房”的一名厨师。从小吃土豆、白菜长大的他说:“低盐、少油的做法能帮人减肥;彩色马铃薯还含有花青素,能延缓衰老。”

然而,鄢长武明白,土豆在中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要想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让它以蔬菜、水果、主食的身份被人们记住,并不容易。这需要提高种子质量,研发更多新产品。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570千公顷,鲜薯产量9500多万吨。中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受品种特性、市场需求等影响,人均消费量仅为41.2公斤,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

但变化正在发生着——“我喜欢!”李明翰在尝过“主食厨房”用土豆做的所有主食后说。小女孩突然想起电影《星际穿越》中的一个场景,世界末日即将到来,人们正在经受极端气候和粮食危机。“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生长的马铃薯能救我们吗?”她问道。也许时间能给出答案。(完)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