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娱乐 > 中国电影距离“好莱坞”还有多远?

中国电影距离“好莱坞”还有多远?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6月17日18:41分类:娱乐

核心提示:中国电影距离“好莱坞”还有多远?也就是说,除了迅猛攀升的市场增量,中国电影在形成现代电影工业系统的道路上,还要越过哪几道坎?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吴霞 周文其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包括《纽约时报》网站在内的一些外国媒体预测,不出三到五年,中国有望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市场。今年6月,中国电影权威人士把这个预测缩短至“两到三年内”。

显然,有关电影市场“世界第一”的推测,并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备受关注的是,中国电影距离“好莱坞”还有多远?也就是说,除了迅猛攀升的市场增量,中国电影在形成现代电影工业系统的道路上,还要越过哪几道坎?

“世界第一”,或成现实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和银幕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全国电影总票房,从2002年的8.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4年的逾296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0多倍。

自2001年算起,中国用于商业运营的电影银幕数达到1万块,经历了约11年时间,但2012-2014年,这个数字实现翻番,直接进入了两万块银幕的时代。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城市院线有47条,银幕数近2.8万块。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分析,所谓在未来几年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电影市场,一般是根据银幕数进行推算的,以北美地区稳定在4万块银幕为参照系,再按中国银幕增速推断,在三至五年内“超美”几乎没有悬念。

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快速膨胀,从年初的“综艺电影热”,到二季度进口大片《速度与激情7》单片票房直接突破20亿元大关。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称,截至6月7日,2015年的电影总票房已经超过17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55%。

《华尔街日报》网站说,美加两国年轻人观影数量下降,但中国电影市场增长强劲;美国《商业周刊》网站分析,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的贡献,可谓创纪录。

十字路口,喜忧参半

如此强劲的市场扩容,中国电影的发展依然是喜忧参半。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分析说,“喜”的是电影市场的消费竞争力正不断提升、释放,已在向“世界第一”冲刺,“忧”的是市场消费的竞争力,不能等同于电影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影在工业规模、技术、市场规范、从业者素养、内容生产的多样性、成熟度等,与形成一个东方的、类似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传播、辐射中心,还存在差距。

中国电影业继出现“唯票房论”、“唯资本论”后,如今又浮现出针对“大数据”、版权贸易、及网络作品改编的狂热和“迷信”。

今年上海电影节上,电影人没有流露出对未来中国市场会成为“第一”的欣喜,相反对一些专业数字的“几何级数”增长表达了担忧和反思。

在谈及“快餐式”的电影生产和营销现象时,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忧虑地说:“当看到有6天拍一个电影的现象,而且能够豪取7亿元票房,这让我们做电影的人感到汗颜。”

在外国电影人看来,观察中国电影是否崛起的指标,不能局限于国内的数字分析。曾孕育《速度与激情》系列影片的环球影业前总裁马克·施姆格指出,首先在中国以外,特别是在美国的一些地方,没有机会看很多的中国电影,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尚未能实现全球发行,这也是中国电影人现在面临的很大挑战。

《尖峰时刻》导演、好莱坞制片人布莱特·拉特纳告诉记者,要将影院的观影竞争力转化为创作的实力,中国人还在摸索“如何讲故事、打动人”的入门阶段,这可能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电影如何面向未来?

在预见到产业繁荣大趋势的同时,分析人士也提示要警惕“泡沫”。

“数字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观众赐予我们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表态,电影创作更要注重与观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讨论电影的一个根本前提”。

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王”纪录的保持者、导演徐峥认为,无论市场在哪里,首先要看“你能拿出什么样的作品”。

在今天的中国,电影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的标志产业,一批与海外接轨的公司如迪士尼、梦工厂的工作室建起来,美国南加州大学、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等纷至沓来,中国电影在人才培养、技术提升以及管理品质的现代化方面都有新的尝试。

“新一轮人才竞争、想象力的竞争已经启动,或在中美之间、不同区域之间,更趋明显,这也折射出电影作为现代工业种类之一,其尤为突出的文化属性。”石川分析。

同样是谈到电影业的未来,马克·施姆格分析,无论是中国电影市场,或者世界任何地方的电影市场,都需要有“前瞻性的未来模式”,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探索基于21世纪的中国电影新模式。

最近,一批中国电影企业及其作品尝试走向国际,同时也有一批已经走出去的电影企业尝试“回归”,另一些则正争取在国内二级市场融资。几天前,博纳影业宣布将在纳斯达克退市,对此于冬的解释是:“因为我们的观众在中国,我的观众市场在中国,回家的路,还很漫长。”

不少中外电影人认为,尽管中国电影距离“好莱坞”式的现代工业体系还有距离,但无疑当下正是中国电影人大干一场的好时机。(参与采写:孙丽萍、姬少亭)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