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为什么选择当记者?

为什么选择当记者?

新华网思客2014年11月15日10:09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像国内很多其他行业一样,你一旦走进新闻业的“围城”,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不可避免地要“擦枪走火”。

赛文

新华社记者

wKhTglRde-UEAAAAAAAAAAAAAAA139

大多数新闻学子们,都有在课堂上被灌输“社会的良知”“公正的化身”“船头的瞭望者”等诱人字眼的经历。老实说,对象牙塔里的懵懂少年来说,这还是蛮有吸引力的。不过,像国内很多其他行业一样,你一旦走进新闻业的“围城”,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不可避免地要“擦枪走火”。

确实,近年来关于新闻行业和记者的吐槽或自嘲铺天盖地,以至于每年11月8日的“记者节”更像是一个“慰安”苦逼的新闻从业者的节日。据统计截至2012年11月5日,我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从业者仍有近25万之众。为什么选择新闻业?为什么要当记者?这个数字至少说明,新闻业还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好奇心。都说好奇害死猫,但如果没有好奇心,新闻业恐怕就是一滩死水,没半点回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就把“好奇心”视为新闻从业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驱使新闻人把追问的触角和步伐迈向了世界各地和各种“禁区”。抛开那些“改变历史”“关怀人类命运”的宏大主题,每天能接触最新鲜的资讯,至少使你的工作不至于陷入千篇一律的单调重复。

与时间的游戏。新闻记者在工作时间上是自由,不用像很多上班族那样朝九晚五地赶时间;但他们同时又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们得“赶”着突发事件发生的步子。当地球另一端发生地震或海啸时,地球这端还在睡梦中的记者就会接到电话,然后迅速收拾行李带上护照准备搭乘最早的航班。对这样的生活,新闻从业者其实很矛盾,他们一方面希望世界和平,月岁静好,有大把的时间不用去上班;但若没有那些重大事件的刺激,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冲锋上阵,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寻找自己可怜的存在感?

刷存在感是新闻业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马斯洛需求层次里,“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级。相比其他行业,新闻业这个光鲜时髦的行当,本身就是制造名气、荣誉和成功的梦工厂。重大事件发生后,赶到现场的第一个记者,发出第一条快讯,拍下第一张照片,回传第一份样片并录下同期声——他全盘掌控新闻现场并拥有选择报道的特权,全世界大多数人对这个事件的认识和情感导向全由他掌握——还有比这更能展示自命不凡的存在感的机会吗?

非单一的评价标准。对新闻记者来说,一个很幸运的事实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评价考核标准不是单一的。绝大多数的上班族,评价他们工作能力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让他的老板或领导开心。但是,有时候领导的智商是令人捉急的,老板的情绪是会随时失控的,即便你做得再完美无瑕,只要他不满意或是心情不好,你的成果就是垃圾。一名新闻记者的作品也许不被你的领导或老板赏识,却可以在市场上大获好评,被受众肯定。不过,现在越来越残酷的一个事实是,一旦面向市场,有多少人喜欢你,就差不多同时有多少人讨厌你。

喜欢也好,讨厌也罢,现实和职场就在那里,你总得找个生计。选择职业时,工资奖金、仕途前景、加班与否、假期长短,甚至上班路程远近,这些都比那所谓的好奇心和存在感来得更现实。但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你所选择的职业能与你的精神追求产生共鸣,也可以变着法子苦中作乐。比如,在今天,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一声:节日快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刘少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