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史海读书 > 公务员工资福利究竟纠结在哪里

公务员工资福利究竟纠结在哪里

新华网思客2014年10月13日11:27分类:史海读书

核心提示:在开放的社会中,公务员的工资福利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公务员的价值问题。关于公务员工资福利的诸多争议,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公务员创造价值多寡的分歧。

李向帅

舆情分析师

随着反腐高压态势的持续和八项规定的扎实落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之气日渐滋长,与此同时,直接受此影响的公务员工资福利问题也成了最受争议的公共话题之一。

今年春节前夕,由于“台历自己做,年货自己买”,不少公务员纷纷吐槽,月工资2400元的湖北省蕲春县株林镇党委书记陈菊珍(正科级干部),“随便一个打工的都挣得比我多”尤具代表性,该年也被网民戏称为公务员“最花钱年”。随后,有关公务员工资福利的话题持续在网络舆论场游离,并于中秋节前再次激起舆情风波。是时,人民日报客户端9月8日发文称,“反腐不应该反职工福利”;次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一个基层公务员的中秋节》现身说法,也被不少网站解读为“以前很多今年什么都没有”。这一轮舆情风波与年初略有不同,重心从“工资”转移到了“福利”,涉事主体也从先前的“公务员”变成了与领导相对的“基层职工”、“低收入群体”,甚至祭出了“职工积极性”这面大旗。这种讨论持续至今,人民日报10月10日的《福利多了?少了?》一文,本是针对“全民”而发,一到网上却被变为“人民日报:规范公务人员福利不是零福利”。很显然,公务员的福利才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从“工资”到“福利”的转变,当然有整个反腐背景的影响,也和传统节日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有关,但也可以说是一种博弈策略。当公务员抱怨工资低的时候,网民的一个重要反应往往是“但你们福利好”。那么,现在福利也不好了,看网民还有何话说?确实,不少网站的网民跟帖中公务员的声音占了上风,基层公务员“低收入、低福利”的“惨境”也居于跟帖热度排行榜的前列。然而,网民反对公务员涨薪的理由依然存在,比如“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居高不下”、“还有比公务员更惨的”、“公务员工资福利不透明”等,更极端者则质问“那你为何不辞职”?这种看似抬杠之辞,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下的民生之不易。毫无疑问,在大众对公务员的工作状态缺乏整体了解(这对各种公开透明构成了压力)的情况下,面对“更苦”和“更惨”的情况,公务员单方面“叫苦”并不具备多少优势。

历史上,公务员是“有德者居之”,无私奉献、不贪图享受、关爱百姓等,也被视为其职业操守所在。当前,类似的道德规范仍然存在,牢记“两个务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约束领导干部的道德教条,仍是主流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叫苦”显然与这一组织气氛是不相宜的。而且,以现代眼光来看,“纳税人-公仆”全新思维的构建,固然摧毁了官本位逻辑,把原来高高在上的官员(公务员)抛入“被动”的境地,但官民“易地而处”的结果是,民众对官员的道德期待并没有降低,反而由于处于更主动的地位,可能对其道德期待更高(在公务员工资福利问题上,最明显的就是财产公开的诉求),甚至到无视官员正当利益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想拿得多一些,显然也不是一件易事。

在开放的社会中,公务员的工资福利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公务员的价值问题。关于公务员工资福利的诸多争议,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公务员创造价值多寡的分歧。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务员对自己的工资福利不满意,只“叫苦”显然是不够的,还应更为积极地证实自己的价值,把“实绩”作为和网民(纳税人)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如果从事公务员工作确实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跳槽”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自身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公务员的工作形成一种“去魅”效应。

“挤破脑袋也要考公务员”的现实证实了“去魅”的必要性。中国青年报《一个基层公务员的中秋节》中最后也提到,“赵亮期待有一天,自己不再需要和亲戚解释,为什么身为公职人员的他在节假日什么福利都拿不到”。这种“解释”似乎也从侧面表明了大众对公务员岗位的“特殊期待”。这种现实的态度和网上对公务员工资福利的“反对”可谓一里一表,而正是这种复杂的民情生态,决定了公务员工资福利问题还将长期处于纠结中。只有“去魅”完成,公务员像工程师、建筑师、企业白领、工人等其他岗位一样只是一个职业时,网上关于公务员工资福利的争议或许才会息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邹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