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社会文化 > 农业之殇:一元西瓜

农业之殇:一元西瓜

新华网思客2014年09月09日09:29分类:社会文化

核心提示:农业是中国之根,伤根比动骨还严重,中国的农业已经很脆弱,每项政策和新科技的推广就更应该积极而又稳妥。

刘晓茁  高校教师,评论员

与友人游,路过内蒙某地,风景优美,农舍井然,路边时不时有农业三轮车拉着一车大个的西瓜出售,瓜皮翠绿,尾藤蜿蜒,大个的如同锅盖,小个的也有篮球大小。

天气炎热,路过多个村庄之后,我们终于按捺不住,下车询价。一问,居然只要一元钱一个,还买十送一!我们愕然,此等个头的西瓜,少说也有二三十斤,竟然一元一个,不可思议。卖瓜者看我二人诧异,以为我们怕贪便宜买到烂瓜,慌忙解释说,自己本非买卖人,就是本地瓜农,因产瓜销售成问题,西瓜成熟后又难以保存,所以只能拉出来贱卖,卖出一个算一个,要是顾客自己能拉走的话,白送也可以。

仔细观察卖瓜者:脸庞黝黑,四肢健壮,一看就是常年在庄稼地中劳作的农民。他见我二人还迟疑,以为还不相信,竟拉着友人胳膊,说离这里不远即是他家瓜地,可前往亲自验证,西瓜看上哪个就摘走哪个,和车上的价格完全一样。秉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们跟在他后面走了不到一公里,就看见一大片沙地上爬满了个个浑圆的大西瓜,不少瓜真的烂在了地里,露出了里面红红的沙瓤。举目远望,一眼难望到边的沙地上,到处都种植着大西瓜。

我一边低头挑着,一边询问瓜农为何没有销路还这么大范围种植。他摘下草帽,深深叹了口气——原来当地这种西瓜属于沙地品种,皮薄瓜甜,之前种植并不多,所以销量一直不错,每到成熟季节,便有外地商贩来收购。于是,当地政府认为这是个商机,联系好外地商贩后,便广泛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此种西瓜,少种或者不种其他作物。本来农民一年下来就劳作不易,看到政府愿意帮忙,都纷纷响应,不少农民还贷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来种植西瓜。可是没想到,西瓜成熟了,商贩毁约了,当初说好来收购的商贩,竟然不知所踪;找当地政府,负责人也是双手一摊表示无可奈何。并且,此类现象非他们本村独有,这一路遇到的卖瓜车,都是这个情况。

我愕然:一路行来最少路过了十几个村庄,倘若都是如此,那农民的收成,岂不是与灾年无异?这遍地烂掉的,和车上一元一个的西瓜,到底该由谁负责?

一直以来,农业就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没有农业支撑,没有农作物的产出,别说发展,连国人的基本生存都会出问题。然而,当前国内农业已经出现的两个现象应该引起高度警醒,一是耕地的流失,二是务农人口的减少。耕地的流失无需赘言,外有自然坏境,内有社会因素,还受到气候和水资源不断减少的影响,水土流失早已客观存在;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务农人员流动进了城市,成为脱离了土地的打工者,农村不断爆出的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已经很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泱泱大国,所依赖的基础农业竟是由多数老人、儿童和少数的青壮年来支撑的,想到如此,谁能不一身冷汗?

而如果此时再加上政府的“乱作为”和“不作为”,农业该往何处去?仅拿此处种植西瓜为例,当时政府与外地商贩签约时,难道只是空口白牙,没有合同约定么?如果签署合同,是否也该先收取一部分定金,确保一旦出现违约情况,能够尽可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这是商场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况且,作为一地父母官,护农惠农政策和相关资金,难道都是一句空话?这仅仅是我们见到的,在我们没见到的全国各地,还有多少地方存在这样的情况:农业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民受了损失政府就一句“对不起请你自理”?农民赚了钱,你好我好政绩好;农民遭了损失,双手一摊让他们“自谋生路”?若长此以往,农民何在,农业何在?

在保证销路的前提下,政府能够牵头引导农民进行种植,增加农民收入,本来是一件好事,也算是当地政府为农民增收的惠民举措。但是一旦出现了上述情况,政府就不能撒手不管。水土流失可以归咎于环境,务农人口减少可以归咎于发展需要,但是这种由于政府不作为而导致农民减产减收的情况,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就当地来说,政府应该再积极寻求新销路,想办法联系企业和各大城市的农产品供应地,尽可能地销售出已经成熟的西瓜,减少瓜农损失的同时,也要拨款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或者由官方提供专项贷款帮助农民解燃眉之急,不要让贷款种地的农民走投无路。如果仍然一直放任不理,则极易引发当地官民冲突和群体事件。

政府引导农业发展是服务一方百姓,好事要做好,不要做成“烂尾”工程,更不能把损失都推给农民;在制定和传达地方农业政策时,一定要有规划、有保障地推行。农业是中国之根,伤根比动骨还严重,中国的农业已经很脆弱,每项政策和新科技的推广就更应该积极而又稳妥。希望一元钱一个的西瓜之殇,今后永远不要再出现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