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史海读书 > 揭秘朱镕基为自己定了哪“五戒”?

揭秘朱镕基为自己定了哪“五戒”?

新华网论坛2014年07月01日10:45分类:史海读书

核心提示:“不题字”是朱镕基的特色之一。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五戒”,一时传为佳话。

“不题字”是朱镕基的特色之一。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五戒”,一时传为佳话。坚守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等“五戒”的朱镕基,在“不题词”上的四次“破例”,给我们留下了稀世珍宝。 

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五戒”,一时传为佳话。但这位作风严谨,一贯自我要求极为严格的共和国总理,还是先后四次破了“不题词”的戒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不题字”是朱镕基的特色之一。老同学请他题字,他都不给面子,说“我一不怕你借钱,二不怕你求职,就怕你找我题字,因为我有五戒,此其一也。”朱镕基严于律己,举世皆知。他自定的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五戒”,一时传为佳话。不过,朱镕基还是先后四次破了“不题词”的戒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次:为日本友人题写“清正廉明” 

1989年8月,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经日本友人一再要求,为上海—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还写上“录以自勉”),足见此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为官清正廉洁,为人正大光明,既自勉,也励人。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畏吾能而畏我公。公生明,廉生威。”又云:“贿其物也,则吏背其公利而圆其私利也,此教之所以必废而不行也。”朱镕基从上海市市长到共和国总理,始终牢记这些古训,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真可谓: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01年朱镕基在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时,对5000人左右的清华师生说:“……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2002年,朱镕基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面对全世界的新闻媒体语重心长地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将“清正廉洁”写在纸上,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朱镕基是言行一致的楷模,其字如人。 

第二次:为《焦点访谈》赠言 

1998年10月7日下午,朱镕基到中央电视台视察。白岩松在《中国青年》上撰文透露:当时,对于朱总理能不能给我们题字,我们没抱太大希望,因为大家知道,朱总理哪儿都不题字。 

朱镕基那次说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话,特别是他说,料到《焦点访谈》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来视察就是表明一种支持(在此之前,朱镕基曾经多次对《焦点访谈》的节目作过批示)。他说:“《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我不敢说是最热情的观众,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既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同时也是义务宣传者。我在各种场合都宣传《焦点访谈》,尽管你们没有给我推销费……” 

朱镕基说:“《焦点访谈》以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舆论监督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反映群众看到希望。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舆论监督。”在后来和记者、编导的座谈会上,他还说:“我也接受你们的监督。”赢得大家的一片掌声。 

那天的题词请求,是敬一丹代表全体编辑、记者向朱镕基提出的:“总理,您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吗?”朱镕基没有犹豫就拿起笔来写了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朱镕基写完后笑着对大家说,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是昨天晚上想了一个晚上,以至于血压都升高了。座谈会中朱镕基说了很多精彩的话语,其中有一句尤其令人难忘:“我不仅喜欢《焦点访谈》,更喜欢‘焦点访谈现象’。” 

朱镕基非常关注《焦点访谈》的播出,连外出视察工作时也不忘观看。1998年10月20日晚,朱镕基在广西北海市迎宾馆就餐。突然间,他面沉如铁,停箸不食。当时正是《焦点访谈》开播时间,正在播放山西运城地区水利渗灌工程弄虚作假案。看罢该案,朱镕基沉默不言,夫人劳安劝他多吃一点,他将饭碗一推,低声说道,不吃了!可见其爱之深、恨之切啊! 

舆论监督是监督和制约权力的锐利武器,威力是不小的,不少腐败分子“不怕上告,只怕见报”。在新闻法迟迟出不了台的今天,高层领导人支持舆论监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朱镕基为《焦点访谈》的题词,无疑是给了新闻媒体一把“尚方宝剑”。 

第三次:为《相伴永远》题写片名 

2000年5月22日,中央召开了纪念李富春、蔡畅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朱镕基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一个多小时的讲话。最后,朱镕基脱开稿子动情地说:“我1952年11月份到了国家计委,因为工作关系,我当时能够见到富春同志,能够参加高层会议……我那时参加工作不久,确实感到如饥似渴向老同志学习啊……我当时确实是充满了对富春同志的敬仰,我始终把富春同志作为我的前辈、我的师长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说到这里,外刚内柔的朱镕基哽咽了,场面异常感人。 

一直沉浸在已逝岁月里的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心里怦然一动:能不能让总理为父母的电影题个片名呢? 

她马上挤进人群中,上前对朱镕基说:“朱总理,我非常感谢您刚才的一番讲话,父亲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我有个请求,想请朱总理为我父母的电影题写片名!” 

朱镕基点头答应了:“好,你们电影叫什么名字?” 

“‘相伴永远’。这是电影资料,现在正在拍摄。”李特特说着将一个大信袋交给了朱镕基。 

当天晚上,朱镕基的秘书就给李特特回了电话:“总理从不题写片名,但出于对两位老人的深厚感情,这次破例,但不能署名,如果同意,他会尽快题写的。” 

一个多月后,一幅苍劲有力的题字送到了李特特的手里,还附了亲笔短信:“李特特同志:遵嘱草书两幅,请予选用,书法拙劣,贻笑大方,聊表寸心。朱镕基七月十七日。” 

于是,第一部由朱镕基题写片名的电影《相伴永远》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第四次: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不做假账” 

2002年11月19日,朱镕基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演讲时透露,由于字写得不好,很少题词,但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四个字:“不做假账。”他说:“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四个大字!”而且这四个字他写了三次: 

2001年4月16日,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是“不做假账”;同年10月29日,朱镕基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后,题字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位于厦门的第三个国家会计学院还在建设中) 

“不做假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惜墨如金”的朱镕基的笔下,可见他对做假账是极为憎恨的。朱镕基把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文化,一个没有信用文化的国家怎么能建立市场经济呢?”他指出,真实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会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国有企业改革要获得成功,必须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强化法制、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朱镕基明确要求,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的财务主管,都必须到国家会计学院接受培训,达到合格要求才能上岗。 

坚守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等“五戒”的朱镕基,在“不题词”上的四次“破例”,给我们留下了稀世珍宝。可以断言:朱镕基的“破戒”题词,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人遗忘;恰恰相反,其力透纸背的人格魅力,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间。 

[责任编辑:李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