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军事 > 为何俄罗斯力挺巴沙尔政权?

为何俄罗斯力挺巴沙尔政权?

新京报网2013年09月10日10:23分类:军事

核心提示:俄罗斯一直是叙利亚的军火供应商之一。按美国媒体的说法,自巴沙尔父亲哈菲兹·阿萨德掌权时期起,俄罗斯就向叙利亚销售军火,包括战机、坦克和导弹。

2006年12月19日,时任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欢迎来访的叙总统巴沙尔。

2012年1月11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支持巴沙尔的民众高呼口号。2013年9月6日,叙利亚副外长梅克达德表示,呼吁美国国会作出明智选择,“因为美国已在2003年那场毫无意义的伊拉克战争中失去了很多的青年精英”。

明确反对军事干预叙利亚的阵营:俄罗斯、中国、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埃及 VS 明确支持军事干预叙利亚的阵营: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沙特、卡塔尔、土耳其

“如果叙利亚遭到军事打击,俄罗斯将继续向其提供帮助,向其供应武器并展开经济合作。”

“只有在进行自卫反击或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才允许对一个主权国家使用武力。但众所周知,叙利亚没有攻击美国,联合国也没有进行类似授权。”

这是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6日G20峰会期间就叙利亚问题的表态。有媒体认为,擅长在镜头前大秀肌肉和展示硬汉形象的普京终于决定“硬碰硬”,这意味着俄罗斯不再像以往那样总是对美国的扩张行为一忍再忍。

那么,俄罗斯为何如此在乎叙利亚?

2011年11月18日,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会见法国总理时表示,俄不赞成对叙利亚动武。普京表示:“埃及至今未结束动乱。还有一些人企图改变叙利亚。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叙利亚离俄罗斯很近。”

“很近”,不仅仅被理解为地缘政治上的“靠近”,更有历史联系的“亲近”和贸易交往中的“走得近”。

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补给俄军舰

叙利亚有一处港口名为“塔尔图斯港”,建于1971年。港口距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约200余公里。

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末,叙利亚与苏联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前者成为苏联对抗美国的前沿。1970年,空军上校出身的哈菲兹·阿萨德夺取叙利亚最高权力。阿萨德紧紧依靠苏联,不仅获得大笔军事援助,还将苏联军事顾问请到营级部队。1971年,两国签署条约,苏联在塔尔图斯修建基地。

苏联解体以后,前苏联在此设立的海军基地得以保留。目前,它是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以外设立的唯一军事基地。

哈菲兹·阿萨德就是叙利亚现任总统巴沙尔的父亲。

2012年7月26日,时任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维克托·奇尔科夫表示,俄罗斯维持其设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的海军后勤基地。据其介绍,该海军基地主要为在地中海和亚丁湾执行任务的俄罗斯军舰提供后勤服务,俄罗斯使用这一基地非常方便,拥有这一基地可以让俄罗斯花费更少资金为军舰提供后勤服务。

截至2013年9月7日,俄罗斯在地中海海域部署了8艘舰艇:“新切尔卡斯克”号大型登陆舰、“明斯克”号大型登陆舰、“亚速”号侦察舰、“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无畏”级导弹驱逐舰、“亚历山大·沙巴林”号大型登陆舰、“涅韦尔斯科伊”号大型登陆舰、“佩列斯韦特”号大型登陆舰。

俄国防部副部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9月5日表示,俄海军在地中海增加军舰部署是对该地区局势的正常反应……是为遏制其他军事力量在这一地区挑起战争的尝试。

当前的局面是,驻守在地中海的俄罗斯舰艇保卫着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而这处港口同时在为这些舰艇提供后勤服务。

研究机构称俄为叙最大常规武器供应国

俄罗斯一直是叙利亚的军火供应商之一。按美国媒体的说法,自巴沙尔父亲哈菲兹·阿萨德掌权时期起,俄罗斯就向叙利亚销售军火,包括战机、坦克和导弹。

2011年,俄罗斯与叙利亚达成的武器交易合同达到40亿美元,出口到叙利亚的武器都是俄罗斯武器中相对高端的。

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利·伊萨金在2012年武器博览会上坦言:“它(叙利亚)是我们的传统出口市场之一。”在其看来,西方国家揪住叙利亚问题不放,努力将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塑造成一个对他国军事冲突“火上浇油”的形象。这是游戏的一部分。“如果俄罗斯失去了这个市场,其竞争对手就有机会获得”。

今年3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接受俄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五年来,叙利亚主要常规武器进口较2003年至2007年期间增长了511%。

据介绍,2003年至2007年,叙利亚位居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第61位;2008年至2012年,叙利亚跻身第25位,占全球主要武器进口总量的1%。

根据该研究所报道,过去五年来,俄罗斯是叙利亚最大的常规武器供应国,叙利亚71%进口武器来自俄罗斯。根据专家们的数据,叙利亚约占俄罗斯出口总量的3%。第二大叙利亚武器供应国为伊朗(约占叙武器进口14%)。之后依次为白俄罗斯(11%),朝鲜(3%)。

沙特未能通过150亿美元军购拉拢俄罗斯

尽管叙利亚从俄罗斯的武器进口量仅占俄罗斯武器出口总量的3%,然而俄罗斯一直呵护这种军购关系。即便有外来者提供足够大的蛋糕,俄罗斯也拒绝了此类诱惑。

俄罗斯媒体透露说,在中东地区,大多数国家在叙利亚问题上从未支持过俄罗斯的立场。大多数阿拉伯人信奉逊尼派,这使属什叶派阿拉维支派的叙利亚成为他们的天敌。

2013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沙特情报部门首长班达尔·本·苏尔坦亲王。班达尔亲王向普京强调说:“在美国疏远该地区时,利雅得准备帮助莫斯科在中东发挥更大的作用”。班达尔还提议购买俄罗斯价值约达150亿美元的武器,并在俄罗斯进行巨额投资,同时保证不让海湾天然气威胁俄罗斯作为欧洲天然气主要供应者的地位。

对此,普京明确告知班达尔,尽管他提出了这些建议,然而俄罗斯决不改变战略。

驻中东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认为,普京不可能拿莫斯科在该地区的杰出形象做武器交易,尽管数额巨大。另有军事专家指出,(达成)这种协议是不可能的。站在普京的角度,支持巴沙尔是“原则性问题”。

俄罗斯说“不”展示大国形象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挤压,巴沙尔政权的安危与否将关乎俄罗斯的大国形象。

俄罗斯媒体援引专家弗拉基米尔·阿赫梅多夫的话称,如果俄罗斯不能成功阻止西方针对巴沙尔政权的行动,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挫败。弗拉基米尔·阿赫梅多夫的身份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叙利亚问题高级研究员。

莫斯科大学世界政治系副教授弗拉基米尔·巴尔特涅夫指出,俄罗斯成功地把西方针对巴沙尔政权的军事行动拖延两年多,这个事实可被看作是小小的外交成就。

上述两位学者均认为,整体而言,当前局势让人想起美国为首的联军2003年攻打伊拉克的情景。当时,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极力反对军事行动。俄罗斯未能阻止那场战争,但再次证明自己在世界政治中独立的地位。 撰文/新京报记者 韩旭阳

黎巴嫩反对军事干预叙利亚,谴责使用化学武器。应当由联合国来确定谁使用了化学武器并承担责任……避免使黎巴嫩遭受叙利亚危机影响,不要让黎巴嫩领土和领空成为相互报复的场所。 ——黎巴嫩总统苏莱曼

伊朗将采取一切方法,阻止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遭军事打击……任何针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都不符合(中东)地区利益,也会损害美国在这一地区盟友的利益,这样的行动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伊朗现任总统哈桑·鲁哈尼

伊拉克就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提出一份包括9点内容的新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冲突各方立即停火;停止向冲突各方提供武器;外国武装人员全部撤出叙利亚;支持对使用化学武器的传闻进行调查;拒绝军事干预叙利亚;本地区国家承诺不允许他国利用本国领土对叙展开任何军事行动……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

■ 观察

“美对叙利亚动武最终针对伊朗”

专家称若巴沙尔政权倒台,叙利亚将出现极端反美势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说,今年6月叙政府军收复叙黎边境要塞古赛尔镇之后,叙反对派、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强烈要求美国军事干预,但奥巴马政府迟迟不愿动手,直到8月21日传言叙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

华黎明说,正如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所说,如果现在美国不采取行动,将影响美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公信力。美国对叙动武最终是针对伊朗。“因为叙利亚是伊朗的盟友,也是伊朗通向阿拉伯世界的唯一桥梁。美国推翻巴沙尔政权目的就是对伊朗釜底抽薪。伊朗在美国对叙动武问题上表现强硬,就是因为这一原因”。

华黎明表示,美国最初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是认为中东地区国家缺乏民主,突尼斯、埃及等国2011年爆发反政府示威,但之后出现乱局,甚至是反美政权。这场所谓“阿拉伯之春”运动在叙利亚变成一种大国博弈。“叙利亚最初也是街头示威,后来美国、土耳其、沙特等国插手叙利亚局势,变成一场大国之间的博弈,距离实现大中东计划已经遥远”。

华黎明说,美国的目标并非推翻巴沙尔政权,因为美国清楚,如果推翻巴沙尔政权,叙利亚将出现极端反美势力,对美国相当不利,“美国现在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王京烈认为,叙利亚在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一旦推翻巴沙尔政权,叙利亚国内乱局较伊拉克将有过之无不及。

王京烈说,叙利亚执政党复兴党是中东地区成立较早、比较强大的世俗主义政党,多年来维持叙国内政局稳定。如果复兴党被推翻,中东伊斯兰势力将进一步抬头,叙国内局势将面临大动荡,短期内无法恢复平静。 史先振 宿亮(新华社专稿)

那些年的美国“海外战争”

美国国务院9月6日下令,出于涉及可能对叙利亚军事打击的安全考虑,所有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非必要美国外交官及雇员家属撤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曾以各种理由多次发动海外军事行动,给多个地区造成了社会动荡和经济停滞的后果。

1991年海湾战争

1990年,伊拉克与科威特因石油等问题矛盾不断激化。同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此举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以及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等一系列决议,但遭到伊拉克拒绝。

1991年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已向伊拉克发起进攻,“解放”科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海湾战争爆发。2月26日,伊拉克宣布从科威特撤军。27日,伊拉克宣布无条件接受安理会的12项决议。4月11日,安理会宣布海湾实现正式停火。

1998年“沙漠之狐”

1998年12月17日,美国和英国以伊拉克“不同联合国核查小组合作”为由,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动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约20艘战舰,以及B-52战略轰炸机、F-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在内的约70架各种作战飞机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沙漠之狐”行动持续了三天,美军共发射导弹约500枚,击中了100多个伊拉克军事目标。

1999年科索沃战争

1998年,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阿尔巴尼亚族人同塞尔维亚警察之间的暴力流血冲突事件,引起有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1999年3月24日至6月9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南联盟共进行了78天的轰炸。同年6月中旬,北约同南联盟签订停战协议,由3.7万人组成的国际维和部队在联合国的旗号下开进科索沃。北约军队入驻科索沃后,暴力事件仍频繁发生。

2001年阿富汗战争

2001年10月7日,美英等方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拒绝交出涉嫌策划“9·11”恐怖袭击的“基地”组织头号人物乌萨马·本·拉登为由,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军事打击。从10月7日开始,美国对阿富汗实施了2个多月的持续轰炸,最终导致塔利班政权垮台。2011年5月,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内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但多年过去,阿富汗安全局势没有明显改善,塔利班势力没有消除。战争还导致数以万计阿富汗平民丧生。目前,美国和北约正逐步撤军,并与阿当局商谈《双边安全协议》,但分歧明显。

2003年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拉克发动“斩首行动”,伊拉克战争爆发。2010年8月18日,美军最后一支作战旅离开伊拉克,象征美军作战行动结束。2011年12月15日,美国正式宣布美军伊拉克任务结束。

战后的伊拉克,政局动荡、经济停滞、安全没有保障、老百姓生活艰难,美国所许诺的“民主与繁荣”并未降临。

2011年利比亚战事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为落实安理会决议,美国及北约结成“广泛联盟”联合行动,任务为执行武器禁运、禁飞区、保护平民。

尽管利比亚3月18日宣布接受安理会决议,立即停止所有军事行动,但3月19日,美、法、英等国出动战机和舰艇,对当时的卡扎菲政权的相关目标实施军事打击。3月31日,北约正式从美英法等国手中接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10月20日,卡扎菲被抓,伤重不治。10月31日子夜,北约结束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

战后的利比亚举步维艰,很多遗留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包括党派纷争不断,武器流失民间,抢劫、绑架等犯罪现象严重。 新华社供稿

[责任编辑:挑灯]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