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史海 读书 > 成吉思汗后裔“马背情结”

成吉思汗后裔“马背情结”

新华08网2012年09月18日11:48分类:史海 读书

新华社08网呼和浩特9月12日电(记者贾立君)尺把高的茵茵绿草滩上奔来上百匹各种皮色的马儿,碎草四溅、马声嘶鸣,一条牧羊犬紧随它们身后。看到自己的马儿驰骋纵横,60岁的奇世业老人嘴角翘起笑容。

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县)展旦召苏木(乡)的奇世业,是成吉思汗第34代子孙。在往昔记忆里,草原上的牧民家家户户至少都有几十匹马,“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天都在马背上翻滚”。他说,那时养马主要用于乘骑、拉车,是草原上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可以说人与马形影不离、分外亲密”。

不过,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牧区机械化生产方式大面积普及,大量马匹失去用武之地。曾在当地一国有企业任职的奇世业几年前回到牧区后发现,昔日数量庞大的马群不见了踪影,许多人家甚至连一匹马都不养了。

“马是很有灵性的家畜,特别是我们蒙古族人民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根我们不能丢。”老人正说着,一匹四五个月大的小马驹向这边走来,伸长脖子、探着额头向老人“问好”。

正是这份人马情深,让奇世业从四年前开始在自家2000多亩草场上重新饲养马群。

“草原上有骏马飞驰,才是人们想象中的美好图景。”顺着奇世业老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蓝天白云下奔驰的群马,老人乐呵呵地说:“看到它们撒欢,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高兴。”

尽管本地蒙古马耐力强,而且具有耐热、耐寒、耐粗饲料、抗病能力强等优良特点,但蒙古马毛色较暗、个头较矮,短跑速度较慢,在如今风靡全球的国际马术赛事上其奔跑速度并不占优势。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本地蒙古马品种进行改良。“要与国际接轨,让它长得高大起来,奔跑速度要有提升。”眼下,奇世业正在利用西方国家的纯血公马,对自己的蒙古马群进行改良,目前已有60多匹成功受孕。

他指着四匹改良出的小马驹说:“你们看,它们要比其他同龄马驹高半尺左右,漂亮了许多。”如今,老人繁育的蒙古马小马驹每匹市场价为5000多元,改良后的小马驹价格高达5万至10万元。“等到明年,如果我的这群马都能生下改良小马驹,少说也能卖300万元。”

近几年当地政府在挖掘乡土文化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对马文化的包装与打造。去年起达拉特旗政府决定每年搞一次国际马文化节,将世界各国名马与骑手邀来进行马术比赛,也请国内外专家前来举行马文化论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马文化与马产业的发展。

奇世业老人说,他乘势而上,将部分马匹投放到附近自家经营的窝阔台旅游景区供人乘骑、观赏,经济效益不错。“养马本来就是我们‘马背民族’的长项,我们要重振旗鼓,打造马产业,保护马文化。”

达拉特旗旅游局局长温云耀介绍说,30年前全旗养马数量在2万匹以上,后来一度缩减到不足千匹,在旗里打造马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下,目前全旗马匹数量增长到3000多匹,不少“爱马”群众像奇世业一样养起了消失多年的马匹。

记者了解到,如今内蒙古许多地方像达拉特旗一样都在重塑马文化、打造马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马背民族”欲奋马扬鞭大做传统的“马背文章”。(完)

【责任编辑:赵鼎】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