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人物 理财故事 > 长假理财产品小心收益缩水

长假理财产品小心收益缩水

现代快报2012年09月06日14:01分类:人物 理财故事

核心提示:临近中秋、国庆长假,最近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扎堆亮相。不过,有市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少银行推出的1个月左右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竟然超过了3个月的产品收益,年化收益率能超过4%。

临近中秋、国庆长假,最近银行的理财产品开始扎堆亮相。不过,有市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不少银行推出的1个月左右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竟然超过了3个月的产品收益,年化收益率能超过4%。但是在高收益的背后,“资金募集期”、“资金到账日”很有可能会摊薄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而国庆长假几天甚至还可能遭遇零收益。

小心理财产品遭遇长假零利息

以一银行发行的33天期限的理财产品为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2%,不过,按照合同规定,这款产品到期日为9月29日,但理财产品资金至少也得次日到账,而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从9月30日开始,该产品的实际到账日最早也要到10月8日。业内人士称,根据“理财收益及理财本金在投资到期日与资金实际到账日之间不计利息”,33天年化收益率4.2%和8天的“0利息”综合计算,实际收益只有3.38%左右。

募集期“摊薄”实际收益率

如果客户买到了一款收益率高达4.5%的1个月期银行理财产品,但这4.5%的收益率可能是“注水”的。长短不一的“资金募集期”则是收益率注水的元凶。

以一银行发行的35天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到期年化收益率高达4.5%。但是其募集期有7天时间,为了抢购到理财产品有限的额度,客户往往在募集期第一天就把资金打进去,那么35天的产品实际上变成42天产品。该产品说明书中表示收益计算方式为:收益=本金×到期年化收益率×实际理财天数/365。考虑到投资者的资金实际上有7天时间是处于活期存款状态,计算之后,客户甲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8%,比4.5%的年化收益率“缩水”了0.7个百分点。此外,在产品期满后,本金收益的返还也需要花上一定时间。也就是说,实际收益会进一步被“摊薄”。

现代快报记者 王海燕

【责任编辑:邹晨洁】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