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娱乐 社会 > 从“拼爹”到“拼同学”:关系文化呈低龄化趋势

从“拼爹”到“拼同学”:关系文化呈低龄化趋势

新华08网2012年08月21日13:21分类:娱乐 社会

核心提示: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

新华08网南宁8月21日电(记者管浩、翁晔)近日,国内众多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甘愿多付数万元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名校,以便让孩子能够认识名校里的同学,以后办事有强硬的关系网。于是,继“拼爹”之后,一个描述“关系文化”的新词——“拼同学”进入人们的视野。

针对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家长、学校与专家,他们都认为,父母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给孩子灌输“关系至上”的观念,很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得不偿失。

家长:父母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拼同学”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些网民感叹,在当今社会中“人脉”“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太大了,因此才会有家长为了给孩子积攒人脉而不惜出大价钱。但也有网民提出,人脉固然重要,可能力来自自身,家长还是应当重视对孩子道德观念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

广西玉林市的高中生庞喻告诉记者,一直以来,身边都有同学通过缴纳择校费的方式转到“名校”就读。“大多数同学交择校费是因为家长想让他们能有更好的教学条件,但是我也听说过有几个同学转校,是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可以结交到更好的、'层次更高’的同学。”

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李燕萍女士也曾经面临是否给孩子缴纳择校费的选择。在李女士看来,所谓“拼同学”的情况,其实很久以来就存在了,只是最近才被“名词化”了而已。“2000年的时候,我就听说公司里有家长为了以后让孩子同学多、人脉多,而花钱把孩子送进名校读书。而且这种情况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有。”李女士说,“家里条件好的,还会把孩子送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念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很多家长看来,如今“拼同学”的情况,不过是一直以来择校风潮的延续与发展罢了,进入好的学校,认识“有背景,有关系”的同学,对以后孩子办事或多或少能够有一些好处。“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也更愿意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资,毕竟每个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李女士说,“不过我觉得一个人能否成功,还是要看自己的能力,父母应该更重视对于孩子个人素质的培养。”

【责任编辑:彭桦】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