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趣生活 > 人物 理财故事 > 独立董事作用几何?

独立董事作用几何?

新华08网2012年08月07日21:25分类:人物 理财故事

新华08网福州8月7日电(记者康淼 贾远琨 姚玉洁 刘巍巍)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运行10多年,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记者采访发现,当前独立董事任职呈现“一头热一头冷”现象:一些学者对独立董事“趋之若鹜”,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达到真正履职要求;一些懂行的人履职之路异常艰难,往往被董事会解聘,最后对独立董事“避而远之”。

完善公司治理“有功”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者没有重要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以制约公司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现象。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1/3以上独董。

我国实行这一制度十多年来,总体成效明显。不少公司独董是行业内知名专家,能够为公司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专业指导。独董制度实行后,上市公司治理较之前有了较大进步。

学者“热衷”

在A股上市公司独董队伍中,高校学者占比高。一些专家学者成为上市公司选择独董的“香饽饽”。令人关注的是,一些高校领导也出任独董,置相关制度于不顾。

事实上,2008年,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除因工作需要、经批准在学校设立的高校资产管理公司兼职外,一律不得在校内外其它经济实体中兼职。

上海某高校的尹教授告诉记者,上市公司之所以热衷请一些学者当独立董事,除了一些知名教授的社会地位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运营管理和声誉外,更为重要的是不少被聘任为独董的高校学者重学术而相对缺乏实务经验,不会对公司高层具体的管理提出太多意见。

部分高校独董还经常缺席董事会,通过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

据香港董事会研究院统计,2010年A股140家主板公司董事会缺席抽样数据显示:实地会议612次,通讯会议542次,在全体董事缺席总量中,独董占42.12%。

专业人士“回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站在上市公司立场看,能请到合格的独立董事难,既要懂上市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对公司所在行业的专业比较熟悉,还要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现在的情况是,真正懂行的不愿意当独董。

复旦大学金融与市场资本研究中心主任一位教授说:“我担任某上市公司独立董事6年,原本公司希望我连任,但我婉言拒绝了。一方面,要真正履行独董的职责比较辛苦,因为公司在外地,有时要连夜赶去开会;另一方面,独立董事有风险,公众对独董的期望很高,事实上是不能单独依靠独董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独董两头受困。”

双向选择遭遇的尴尬影响了独董队伍合理结构,独董应有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香港董事会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计骅认为,从独董构成指标看,内地独董来源结构单一,高校学者占比重太高。独董在西方具有很高地位,大家愿意付出精力来做这个工作,人数一般超过董事会的1/2,甚至90%。

据了解,我国庞大的独立董事队伍呈良莠不齐状况,一方面,一些独董未能勤勉履职,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董事会将独董边缘化。浙江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告诉记者,公司聘请独董只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并不想让独董掌握太多信息,只要他们在董事会上举手赞同,然后可获得一笔薪酬。在财务报表、关联交易等敏感信息上,有时公司会在董事会召开前专门准备两套方案,简版供独董看。

我国独立董事任职存在的“错位”现象,已影响到独董制度作用的发挥,独立董事聘任制度亟待完善。

【责任编辑:姜楠】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